居德港媽談德國幼兒園:幼兒園是孩子的花園

親子

發布時間: 2017/08/11 15:45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1

分享:

分享:

大家都知道幼兒園(又稱幼稚園),英語Kindergarten 泛指為幼兒及兒童提供學前教育及照顧的機構或中心,但大家知唔知道Kindergarten一字的由來,歷史及原意呢?

Kindergarten一詞本身來自德語,Kinder(Children/Kids), Garten是garden,即為小朋友而設的花園。原身為一種學前教育的概念,傳統的方式是透過玩耍,唱歌,實踐活動 (例如畫畫及各動遊戲體驗等),及社交互動等,為兒童從家庭過渡至學校 (小學及往後學習)提供學習平台。

相片來源:嫁「德」遠港媽,有個「德」意娃facebook專頁

Kindergarten 始創於德國圖林根州 (Thüringen)

德國的幼稚園被稱為Kindergarten或是Kita,簡撮於Kindertagesstätte (意思是「兒童的日間照顧中心」). 

大家有所不知,Kindergarten一字源自娜寶一家居住的這個州份 – 圖林根州。世界第一所 Kindergarten是由德國「幼兒教育之父」弗里德里希·福祿貝爾 (Friedrich Fröbel)於1840 在其家鄉圖林根州創建。

熱愛大自然的福祿貝爾創造這個新詞的原意是- 幼兒園如同花園,幼兒就如同花草,教師如同園丁,兒童的發展猶如植物的成長 「like plants in a garden」。直到現在,福祿貝爾的這個教育理念仍為德國大部份幼兒園的教育宗旨,特別在東部範圍。所以娜寶(編按:作者女兒)爸爸也曾提過前東德擁有傳統理念又完善的教育系統。

相片來源:嫁「德」遠港媽,有個「德」意娃facebook專頁

德國的學前教育概況

一般來說, 德國的小朋友由6個月至 1 歲左右就可以上Kindergarten, 或Kindekrippe ( 托嬰中心), 就以娜寶為例, 她第一次去幼兒園開始兩星期的orientation時就未滿 12個月的, 直到現在兩歲8個月已在Kita 渡過了 21個月的快樂時光。

有些幼稚園只取錄 2 至 6 歲的小朋友, 因幼稚園的方針而有所不同, 基本上小朋友最遲由 3歲起必須被送到 Kindergarten 接受學前教育。

而在這之前, 6個月至2歲左右的嬰幼兒可由父母自行照顧, 或上幼兒園或找日間照顧護理師「Tagesmutter」,她們都是受過嚴格課程訓練及經過專業學習的。一個「Tagesmutter」最多可一次性照顧 3-5個小朋友,而均由地方政府監督以及提供。

相片來源:嫁「德」遠港媽,有個「德」意娃facebook專頁

德國 Kindergarten 的概況

  • 上學時段

德國的幼稚園一般是全日制的,就娜寶就讀的Billy Kita 為例,早上7點半開門,父母可以因應自已的情況,9點左右前帶小朋友到 Kita,下午5點前接走。也就是說小朋友沒有強制性的特定時間留在幼稚園, 而是靈活地配合父母的上班需要。

就娜寶情況,娜寶爸爸一般於8:45 到9點正把娜寶送到 Kita, 娜寶媽媽或爸爸下班後在下午 5 點前把她接走。有時媽媽會取用在公司省下的Overtime Hours 提取下班去接娜寶。這方法除了為上班族父母帶來方便,也有助幼稚園調動及分配足夠的人手。

相片來源:嫁「德」遠港媽,有個「德」意娃facebook專頁

  • 在園情況

一般德國的幼稚園都無明確的分班及級別,主要以大概年齡(不按出生年分),入園時的情況,小朋友往後的發展來決定應否轉組。

娜寶上的幼稚園為例, 全園只有50名小朋友, 當中被分為3組: Quelle(水源組), Fluss(河流組)及Meer (海洋組), 喻意小朋友在小水源中受保護蘊養, 各方面都有認知感及雛型後, 便慢慢的流入河流, 在多方面學習自理, 成熟後就如同水入大海一樣, 自由自主的學習管理日常生活, 為上小學作好準備。

這是德國的「學前教育」的主要理念, 在這階段小朋友要學習的是自理日常生活, 為小學多方面的學習做預備。

因此留組或是升組是取決於小朋友的個別發展, 而不是年齡或出生年份, 如在日常生活上的自理進度等,非常簡單的幾個例子: 小朋友能否自行進食,換衣服, 上廁上(戒尿布 / 告訴導師其需要)情況等等……

縱然是分組,但不同組的小朋友在很多情況下都會一起活動,如聽故事,唱歌跳舞及玩游戲等,因此年紀小的小朋友有絕多的機會透過互動向哥哥姐姐們學習, 而年紀較大的又會學會照顧小弟妹,雙方互補互取,分組的用意更多只是在於吃飯, 睡覺小組活動等事宜上。

相片來源:嫁「德」遠港媽,有個「德」意娃facebook專頁

  • 幼稚園的選擇及入學取決

德國父母對幼稚園的選擇只有一個標準,就是近家,基本上沒有其他要求,因為幼稚園的水平都好平均,這裡沒有明顯的名校與非名校, 更沒有所謂私立貴族幼稚園。

像我們夫妻想娜寶早點上Kita多Experience 同與其他小朋友互動交流, 那麼在她出生前後便要開始打聽及報名。這可能因應不同城市及地區而有所差別, 因為Jena (我們居住的地市) 是小朋友較多的Family City,所以情況會有點緊張, 而且娜寶上的是市內僅有的兩三間雙語幼稚園, 又非常近我們家, 所以要提早碰碰運氣。

至於收生取決也是非常的簡單, 一般 Kindergarten 沒有任何interview request,只要是有空缺而距家又不遠,都會有機會被取錄。至於娜寶上的Billy Kita 縱然是國際化幼稚園,但也只基於我們家住附近而且有International background(媽媽非德國人)而被取錄的,絕無花巧的interview,也就是運氣好而已 (因為該幼稚園有若干學位是保留給在附近研究院工作的外國父母的孩子)。

另外德國的小朋友及青少年不管任何的求學階段都是無校服制的,這主要來自於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國內對制服一事尤其敏感,以免重新宣揚及鼓吹任何國家及民族主義!

至於幼稚園學費,一般在於100多歐至不到 300歐不等,就以我們圖林根州為例,幼稚園學費是以父母相方的總收入為計算基礎,不過上限也就是 300 歐不到 (歐元兌換率為 9.4) 左右。另外午餐 Billy Kita會為小朋友提供全有機食物, 每月的膳食費用大概為 80多歐元。

【延伸閱讀】沒有課堂的德國幼兒教育 港籍教師籲父母反思教育

【延伸閱讀】香港教師轉戰德國幼稚園:香港教育放錯重點

文章獲作者嫁「德」遠港媽,有個「德」意娃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