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止瀉藥 VS 「痾清」 處理急性腹瀉DOs & DONTs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7/08/24 11:35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1

分享:

分享:

夏天容易有腹瀉,因又熱又濕,細菌滋長速度快,食物處理不當易令病從口入,引起腹瀉。若然不小心因食物不潔引致急性腹瀉,應由身體自然「排毒」?還是吃止瀉藥解燃眉之急?

家庭醫生林永和表示,每到炎夏,都有許多因腸胃出問題來求診的男女老幼。

夏天又熱又濕,非常適合細菌滋長,如果進食了處理不當的食物,易引起腸胃不適。

夏天又熱又濕,適合細菌滋長,刺身等冷盤是高危食物。(本報資料室)

他指,因吃食物引起腹瀉,一般原因都是食了「翻叮」不夠熱的隔夜飯餸;吃了高風險食物如魚生、自助餐裏的冷盤、街邊小吃;或用不乾淨的手拿食物等。

出外飲食特別易遇上衞生問題,簡單如凍飲裏的冰塊不潔,又或本身屬敏感性腸胃,去了一間不常光顧的食肆,也可能因吃不慣而『中招』。

林永和醫生指,人體有自我調節機制,如遇輕微的急性腹瀉,不妨讓身 體進行自我療癒。(車耀開攝)

急性腹瀉(急性腸道傳染病)的成因有多種,其中有由病原體引起。病原體通常透過不乾淨的手進食,或吃了受污染食物而進入人體,常見的細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以及病毒如諾如病毒及輪狀病毒。

其他原因包括喜吃生冷食物令腸胃功能紊亂引致腹瀉,飲食無規律引發的消化不良等。林永和醫生指,臨床上腹瀉有多種,普遍的有分泌性腹瀉(Secretory Diarrhea),當病原體進入腸道,令腸道黏膜發生問題,便造成腸道吸收水份有困難,患者繼而肚痛腹瀉,大便頻密且稀薄呈水狀。

一般急性腹瀉,都是身體的自我調節機制啟動。當身體遇上消化不到或有病原體的東西,人體會讓它排出身體,就是俗語所說的『痾清』,這是好事。如果患者腹瀉不算嚴重,只是有少少累,不一定要看醫生,休息一會讓身體自己痊癒即可。

林永和醫生強調,如患者腹瀉嚴重則要及早求醫。

如果患者反應劇烈,腹瀉得多又沒有補充足夠水份,會導致身體過度流失水份和電解質,脫水情況不及時處理後果也很嚴重。另外,如糞便出血、出現發燒,也應盡早就醫。

如患者是長者、嬰孩或慢性病人,就更要特別留意腹瀉會否引起併發症,因腹瀉缺水可以影響腎、心等功能。

止瀉藥少用為妙

遇輕微腹瀉,身體會自我修復,但也別忽視調養身體的重要。

腹瀉期間都會胃口不佳,若進食,建議不要吃難消化和油膩的食物,如高纖維食物、芝士、奶類等。

腹瀉期間,避免進食難消化和油膩的食物,如芝士。(本報資料室)

林永和醫生表示,腹瀉時要格外留意水份補充。

成人比較容易察覺到自己有沒有出現脫水,如幾個鐘沒有小便、覺得口乾等,建議可以逐少逐少地喝水讓胃部慢慢吸收。

除白開水,也可喝不含果肉的果汁、蜂蜜茶和運動飲料。

關於腹瀉,坊間最常提出的疑問是應否食止瀉藥止瀉?醫學上,2歲以下小童並不主張服食止瀉藥。即使大人可用,但鑑於所有藥物都有潛在副作用,健康正常的成人,可自行衡量用藥的利與弊。如不清楚自己身體狀況,還是建議看醫生,由醫生診斷是否適合和需要食止瀉藥。

外遊時,林永和醫生表示可帶備適量止瀉藥以備不時之需。

有指服用益生菌有助加快腹瀉恢復的作用,但主要針對感染輪狀病毒的小孩,不過大人食用或許也有些少幫助。

防患於未然,要預防急性腹瀉,最實際的方法還是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

【延伸閱讀】雞蛋應否放雪櫃?蛋殼潮濕易生細菌

【延伸閱讀】辦公室10大最污糟物件 飲水機雪櫃最多細菌

【延伸閱讀】剩菜存放雪櫃 邊款最易變壞?

【延伸閱讀】錯誤飲黑糖薑母茶調經致腹瀉 中醫教正確月經食療

撰文 : Witty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