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驚現3尺巨蜥 專家:遇見勿擾免被抓傷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8/29 15:46

最後更新: 2017/08/30 15:59

分享:

分享:

黃大仙驚現綠色巨型蜥蜴!有居民在Facebook專頁「翠竹街 Tsui Chuk Street」提供照片,指昨日(28日)下午2時許,發現一條身長達可能達4呎長的綠色巨型蜥蜴,爬到第1座近翠竹街分岔口的樹上,漁護署職員接報後,已到場把巨蜥捕走。

貼文者在貼文中表示:「未知巨蜥出沒翠竹是否與上周兩大颱風吹襲香港有關!」發帖一出,不少網民表示感到驚訝。漁護署發言人回覆TOPick查詢時證實,昨日接收了1條身長90厘米(約2呎7吋)蜥蜴,由於其身長只有1呎,尾部較長,故重量只得2磅,現交由新界北動物管理中心獸醫觀察,將視乎其身體狀況再作進一步處理。

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助理保育主任陳文灝看過圖片後,指巨蜥為「中國水龍」、屬外來品種,原生於中國西南部及泰國,即使牠們在原生地,亦受到被捕捉當作寵物的威脅。

有網民拍攝到一條身長達4至5呎的綠色巨蜥,在翠竹街分岔口的樹上。(fb專頁「翠竹街 Tsui Chuk Street」圖片)

他表示,雄性「中國水龍」會比雌性的體型大,最長可達90至100厘米,以往在寵物市場較活躍,但至今吸引力已漸失。10多年前已有市民在市區發現這些中國水龍,一般相信牠們原是被引入作寵物,後來遭人棄養再被放生野外。由於中國水龍的適應力很強,在新界、港島南區均能發現牠們的蹤跡。

陳文灝指出,協會不時收到市民查詢,指見到此等蜥蜴,上兩個月便至少有兩名市民查詢,其中一宗也是在黃大仙區,他估計,在本港市區見到「水龍」,是因其習性較廣,香港的氣候亦接近原生地,容易適應香港:

如是有人養開,牠們就更不怕有人的環境,大膽地走入市區生活。

而目前本港野外地不難發現中國水龍的縱影,估計因市民棄養、放生、或走失,而牠們到野外後又因能適應環境,成功建立穩定族群。

見到「中國水龍」怎麼辦?

陳文灝強調,水龍是一種對人類沒有攻擊性的蜥蜴,而樹棲的「中國水龍」,通常靜靜伏在樹上,其利爪較長、用於抓住樹枝,但雄性會較惡,若亂碰牠們,可能會令牠們生氣,建議市民一旦遇見牠們,不要騷擾或觸碰牠們:

就算牠曾是寵物,生活在野外一段時會「野化」,接觸牠們有一定風險,就算牠們不是想主動攻擊你,也可能為保護自己而作出攻擊,最重要是「你唔搞佢、佢就唔會搞你!」

陳文灝坦言,協會現時也正思考應如何處理這個物種:「牠屬外來種,已經適應了野外;現時也少人領養這種蜥蝪,如有市民送牠來,協會都不知收不收好。」目前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尚有3隻「中國水龍」,待有心人領養。

他指出,在台灣,「中國水龍」是一種嚴重的入侵物種,已有行動在野捕捉並人道毀滅:「台灣有這個行動,在香港未有共識,有機會引起爭議」,建議香港可進一步作討論。

中國水龍。(相片由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講師宋亦希提供)

現正研究中國水龍對香港生態影響的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講師宋亦希指出,中國水龍多在河流附近出沒,本港首次於2006年左右在青衣被發現,之後陸續發現更多,現時在本港5至6個河流發現有穩定族群。

宋亦希過去3年,於本港4個地方調查水龍的密度及食性,發現牠們密度非常高,進食的物種廣泛,包括昆蟲、蚯蚓、果實、蟻、飛蛾,甚至吃有脊椎動物、例如小蜥蝪,有潛在可能食青蛙、雀鳥等,相信對本地生態系統有影響,但現時了解仍少,直接影響仍要研究。

我們也想過,香港以前有蜥蜴絕種(五爪金龍),中國水龍會否代替了牠的生態位置?食細少的無脊椎動物,會否促進整個生態系統的運作?我們也想知,但仍有待研究。

資料顯示,成年的中國水龍外型呈深至淺綠色,腹部呈現白或淺黃色,雄性頭部較為大而闊,背鰭較長,其體背呈橄欖棕色、灰色或淺棕黑色,可隨環境及光線強弱改變體色,通常具有灰色或淺黃鑲黑邊的斑點,以及3條斷續的縱紋。

【延伸閱讀】錯誤放生物種遍體鱗傷 團體籲反思放生是積福抑造孽?

【延伸閱讀】淡水魚龜海中放生 恐涉虐畜

【延伸閱讀】放生動物下場悲慘 嘉道理農場呼籲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