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指死者血含菌量極高如末期愛滋病患者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8/30 17:01

最後更新: 2017/08/30 17:54

分享:

分享:

(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DR醫學美容集團顧客疑接受CIK療程後死亡,集團董事兼擁有人周向榮(62歲)、技術員陳冠忠(32歲)及註冊女醫生麥允齡(35歲)否認誤殺案件續審。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講座教授袁國勇以專家證人身分作供,袁指事發後曾到亞太幹細胞科研中心(APSC)及集團旗下美容中心調查,袁指從死者血液樣本發現膿腫分枝桿菌含菌量極高,未培植前每毫升血含菌量達10萬,袁供稱只從末期愛滋病患者身上見過如此多細菌感染,而患者亦已死亡。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講座教授袁國勇作供指,2012年10月3 日事發後數天到醫院與死者陳宛琳、黃鳳群及王靜波會面,由於陳當時已昏迷,故只能與另外兩名事主交談。袁指當時3人均曾發高燒、低血壓,手腳變點,證實患敗血症休克。袁指死者須依家呼吸機,其肺部及尿液等均發現膿腫分枝桿菌,而另外兩名事主則主要是血液含菌。袁指於從死者血液樣本中發現未培植前含菌量極高,每毫升血液含菌量達10萬,袁供稱過往只從末期愛滋病患者見過感染如此多細菌,而患者已死亡。

袁於同月17日到APSC調查污染成因,並發現移液管吸器(pipette filler)含膿腫分枝桿菌,遂通知警方,警方其後到APSC檢取有關用具。袁供稱檢取了共63個血液樣本,其中31個來自APSC,其餘來自美容中心,袁指來自APSC樣本呈陽性反應,基於相對可能性認為污染最大可能來自APSC,袁強調不知道污染源頭,但確定移液管吸器為共同源由,並曾用作處理4個個案。袁解釋,移液管吸器可能於抽取時經空氣污染,或使用者不慎將液體抽吸至頂部棉花位置時受污染。

袁指,3名事主均於接受CIK療程後少於1小時出事,並於24小時內被送院。袁指CIK療程是錯誤醫學療程,血液一但受污染,人體血管缺氧下未能排走毒素及二氧化碳,凝血因子失去功能致流血不止,患者會處於非常危險狀況,甚至性命難保,袁指膿腫分枝桿菌為惡菌,若事前曾進行細菌測試,或可減低受污染危險。

袁認為若能確保良好標準作業程序,確保每個步驟如何進行,即可避免出現污染的情況。袁又認為血液製品並非於運送期間或於CIK療程進行時或受污染,袁指療程只需1小時,細菌難以於短時間內產生。

袁又指作為註冊醫生,應知道替病人回輸血液的危險性,醫生應經過訓練及知悉如何處理以確保病人安全。醫生若從APSC取得血液製品,準備用作回輸於病人身上,袁認為醫生應向APSC要求取得報告或要求專業人士說明產品無毒性或已作細菌測試,袁認為負責的醫生及技術員均處於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