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工程師 特訓後可工作 駕車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9/11 08:00

最後更新: 2017/09/11 11:53

分享:

分享:

工程師盧雲龍當日手術後21天轉到麥理浩復康院,復康團隊為其度身訂造治療方案,經過逾年的密集訓練,他現時已重回工程相關行業工作。(袁楚楚攝)

中風後癱瘓並非絕路,麥理浩復康院是香港首家復康醫院,透過度身訂造治療方案,6成中風患者可重投工作。

有工程師中風後四肢癱瘓、大小便失禁,進行密集式復康訓練後,可重回老本行相關工作及重新考車牌。

盧雲龍(龍哥)憶述2013年(當時52歲)在澳門工作時,任職工程師的他突然劇烈頭痛,仍不知是中風徵兆,直至四肢不能動,被送入醫院,才知事態嚴重。

龍哥確診腦幹海綿狀血管瘤,在當地醫院耽誤了3天送回港就醫,手術後四肢癱瘓、大小便失禁,生活需由別人協助,初期醫生估計他以後需靠電動輪椅代步,最差情況甚至不能甩掉呼吸機。

手術後21天,龍哥轉到麥理浩復康院,復康團隊發現他充滿鬥志,態度非常正面。他當時頸部以下都不能動,食飯飲水都不能,後來右手開始恢復一點力量,就以綜合機械手訓練其右手肌肉,數月後,龍哥已可以用右手飲水、洗面;當下肢開始有力就練習站立,治療方案度身訂造,希望令他的潛能盡量發揮。

「看着自己一個月一個月的有進步,有信心快點回家返工,自然有動力!」龍哥說。經過逾年的密集訓練,最後右手活動自如,左手雖仍不便,但已可動;職業治療師安排他重新考車牌,龍哥形容一跳上車,就可打破地域限制,自由出入,更重回工程相關行業工作。

1984成立的麥理浩復康院,病人主要來自瑪麗醫院神經外科的中風病人,提供綜合專科的神經復康療程,由專科醫生、臨床心理學生、社會工作主任、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言語治療師,度身訂造復康方案,希望使病人經歷創傷後,可回歸社區生活。

瑪麗醫院神經外科顧問醫生浦勤孫表示,入復康院的中風病人須由醫生評估康復潛力及決心。按2014至16年度的數據,近6成患者康復後可以工作,比政府2013年的數據、殘障病人只有36%可以工作為多。

瑪麗醫院每年接收約2,000個中風病症,但浦勤孫指復康院只有25個床位,一年約服務200個病人,比例上較多收年輕腦科的病者,少於三分一重度中風患者能入該院,該院也會收不同地區、由醫生轉介的病人,但復康院經常面對床位不足的問題,「有些病人我們常勸他們出院也不肯,也把病床流轉減慢了很多。」

【其他熱話】頓悟生命的寶貴 腸癌康復者:健康非必然【有片】

【其他熱話】中醫師教治療中風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