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守屋邨35年 鎖匠變「和事佬」解街坊心鎖【有片】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9/15 10:48

最後更新: 2017/09/15 14:31

分享:

分享:

數十年的舊屋邨,居民當年的青年小伙子,今日已漸見銀髮。順天邨的鎖匠「錫記」駐守屋邨35年,不止助屋民解決燃眉之急,更關心開解剛剛失去老伴的獨居長者,開門鎖之餘,亦助街坊解開心鎖。

何婆婆已在順天邨近20年,2012年先生去世開始常忘記東西,有時會忘記帶鎖匙,曾數次找街坊稱「錫記」的鎖匠鄭生開鎖。

錫記在開鎖的同時,更會與婆婆談天,勸導婆婆要努力向前,又建議婆婆把鎖匙放在木門後,或掛在心口前,提醒自己帶鎖匙。

邨內原來不止何婆婆一人如此,錫記指,30多年前一個月都不夠十個人忘記帶鎖匙而需要開鎖,現在每日都有!

係度做了30多年,當年40多歲的人現在都70多歲了!

長者來開鎖,通常都是忘記帶鎖匙,或是出門外拜神,風大吹到門關上。每日朝十晚七坐在檔口的錫記,一有街坊Call立即出動,「人情黎架嘛,有時天氣又凍、又落雨。」

何婆婆在喪偶後常忘記事情,曾出門忘記帶鎖匙。

錫記形容,與長者相處是他的責任:

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有角色,既然我識開鎖,就做好我的工作。

他指,有時接到電話要求他維修家居,他反而會介紹房署的免費全方位維修,「等老人家慳返啲錢!搞唔掂再揾我!」有錢都不賺,他說笑,「我窮硬架啦。」

又有一家人因婆媳關係差,奶奶找錫記「分錶」,從此楚河漢界。錫記追問:「你估你兒子和他老婆離婚,你會開心好多嗎?經濟無問題,咪買多部電視機,你有你睇亞視,佢有佢睇無綫囉。」最後奶奶「諗通了」,婆媳關係改善還回去多謝錫記。

早前山景邨一對母子雙雙在單位在死去,錫記痛斥「在當今社會無可能發生的事,遠親不如近鄰呀」。

他又認為現在的租太貴,影響人情:

老人家年紀大,問多句,商舖趕住做生意,寧願公公婆婆唔好黎幫趁咁多。

「錫記」獲區內長者提名「最友善商舖」,他的真人真事經歷更被一間非政府機構改篇並拍成短片,更在社會福利署「老有所為活動計劃」205個資助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其中一個「地區最佳活動獎」。

提名者讚他守時、耐心教導長者如何用鎖、水喉、電掣等,而且不另收費。試過有長者的電飯煲壞,一開就跳掣、每次找錫記,錫記則說買新電飯煲給那位長者,在行家眼中是「傻瓜」的行為,錫記只淡淡一句,「我甘心樂意。」

觀塘區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順安長者地區中心的「友善商舖顯關愛」,計劃借鑒深水埗明哥「愛心飯堂」的故事,將左鄰右里的概念擴展到地區商舖,商舖老闆及職員均為左鄰右里的一份子。

計劃招募了長者以用家身份,觀察區內商舖的友善實況及提出建議。計劃由去年5月開始,以問卷調查方式在中心及社區訪問400多位長者,從中總結出「長者心目中友善商鋪元素」,並將其印成單張,派給區內200多個商戶,推廣長者友善。

何婆婆是計劃的主力,她說有時長者在社區生活也會遇到些不便:

有時商店價錢寫得太細,長者眼矇老花、看不清楚,希望他們寫大點價錢;很多公公婆婆獨居,有時去街市買菜,十蚊兩斤,但一定要買足兩斤,我們吃不完,希望可以賣半斤菜給我們。

婆婆說走均成個觀塘區,綜合10項長者友善商舖的元素,希望令長者在社區生活開心點、方便點。

部份長者心目中的「友善商舖」元素

1. 盡量用大字列明貨價錢
2. 長者吃不了太多,讓長者買半斤菜
3. 多日不見長者來吃早餐,可主動問候
4. 耐心向長者講解電器使用方法
5. 醫生詳細講解病況給長者聽
6. 幫長者維修手機時順便教他如何使用
7. 替長者在餐廳找個舒適方便的位置
8. 主動走到行動不便的長者面前收錢

【延伸閱讀】退休長者不必呆坐公園 《男人「幫」》學攝影回饋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