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心老師:不要擅自「診斷」或「標籤」孩子

親子

發布時間: 2017/09/29 12:26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0

分享:

分享:

有老師問心理治療師:如果有學生提到輕生的念頭,但並沒有跟父母或者其他人說過,那老師該怎麼辦?

當然不能忽視。老師應當把手頭的事情放到一旁,如果學生願意說,應當讓他繼續說下去,直到自行停下。不要中途打斷他,或者是強行扭轉話題。作為一個聆聽者,應該認同他的情緒,指出他正在經歷的不如意的事到底是甚麼,比如事情未如預期、情感上遭遇欺騙背叛等等。

把專業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面對有情緒危機的學生,老師有可能是發現火源的人,但缺乏專業知識,不會是救火者。應該在與學生恰當溝通之後,讓學校、家長知道相關情況,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在家中,父母也應如此。如果聽到孩子談及生死,不可一句話罵過去,避而不談更會激發孩子強烈的行為反應。應當視之為了解彼此的最佳時機,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關注,聽他想說的話。

很多時候,在人與人之間,說了甚麼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願意交付這一段時間,放下所有事,只關心他。這一點真誠的關心如果能傳達給對方,也就邁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不要擅自「診斷」或「標籤」孩子。愈來愈多精神健康領域的術語進入公眾視野,躁鬱症、抑鬱症、多動症、自閉症等詞出現在日常的頻率高了起來。但如果不是專業人士,切勿給孩子扣下一頂精神健康疾病帽子,也要避免用「抑鬱」、「病」這些結論性的詞彙。

在最後,一定要感謝孩子的分享。坐下來,坦誠地表達自己,心中多少有些不確定,此時,輕輕一句「謝謝你說給我聽」,就能為下一次的交流設定溫柔的開端。

撰文 : 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