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帥青:廉航問題爆煲 加強規管保乘客

City

發布時間: 2017/10/03 01:00

最後更新: 2017/10/04 15:35

分享:

分享:

作者Facebook專頁

香港快運突取消黃金周18個航班,有乘客焦急致電熱綫數百次才成功求助。對比歐洲監管者近日不停逼迫大舉削班的巨擘Ryanair讓步,令人反思港府會否太放任航企。

除了今次因後備機組人員不足停飛,翻查報道,香港快運近月曾因颱風令乘客滯留鹿兒島長達1星期,也有人試過買票後全無記錄沒法登機,問題不少。過去3年,官方機構每年接獲逾200宗不同航企航班改期、超賣等投訴,沒有調查權的消委會處理逾8成,乘客甚難據理力爭補償。

無論民航處網頁,抑或運房局6月給予立法會的回覆,俱強調取消航班的安排、賠償及退款屬航企及乘客的商業合約,不受政府規管;當買賣雙方未能達成協議,可訴諸法律。

只是,香港快運的條款表明,它可於不能預見或不可控制的情況下,拒絕承擔延誤或取消的責任,往來內地航班更是無論任何原因延誤或取消,都不會有經濟補償。是否只要條文事先聲明,任何麻煩皆要貴客自理?

歐洲最大廉航Ryanair近日更改假期計算方法,令機師嚴重不足,9月底至10月須取消31.5萬個機位,11月至3月要再削40萬個位,削班原因跟香港快運相近,乘客卻受歐盟規例261/2004全面保障。

按照該例,航企若於預定起飛2星期內取消任何往返歐盟的航班,須支付250至600歐元(約2,296至5,512港元)賠償。今次香港飛首爾、大阪、名古屋的中程航綫是起飛前1星期突遭取消,若發生於歐洲,只要替代航班比原定航班的起飛時間早1小時又或遲2小時抵達,乘客即能索償400歐元。

航班突如取消,乘客有連鎖損失自不待言。261/2004規例本已要求航企要為客戶其他接駁交通負責,Ryanair於歐盟航空監管者施壓下,更已同意讓乘客實報實銷食宿等「合理」額外開支,跟堅持僅有少數乘客須承擔額外成本、沒正面回應賠償問題的快運行政總裁安浩恩,大異其趣。

或有人覺得選擇廉航者吃得鹹魚抵得渴,但無論Ryanair抑或快運,皆是一直沿着最低法定人數要求踩鋼綫,以求壓低營運成本圖利。快運缺乏安全訓練導師已非一時三刻的事,更有工會踢爆初級空服員要越級擔任艙務長職位,惹來安全隱患,民航處是否全無責任?

Ryanair被迫大幅削班之後,着手提高機師薪酬以應對人手荒,亦公布了被稱為歐盟最詳盡的乘客權利聲明,有分析預料票價未來或有上升壓力。本港廉航乘客或也要反思,是否票價低即萬事足,無須港府插手干預確保航企能交出合理的保障條款?

不同廉航賠償政策

  • Ryanair(瑞安航空)︰航班被取消或誤點3小時以上,將根據歐盟法例提供全面退款或安排免費乘搭下一班機。若選擇後者,公司將提供食物和飲品、酒店住宿及交通等服務
  • Jetstar Airways(捷星航空)︰航班起飛前一天若被取消,將免費提供乘搭下一班機。若無法兌現承諾,公司將提供價值50澳元(逾300港元)的捷星航空旅遊券
  • AirAsia(亞洲航空)︰航班若被取消,可選擇a)免費乘搭下一班機;b)保留航費於亞洲航空信用帳戶中,在未來90天內利用;c)退款
  • WestJet(西捷航空)︰乘客可因航班延誤索償最高600加元(逾3,700港元),因航班超賣索償最高1,350加元(逾8,400港元)

撰文 : 沈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