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殺菌5大謬誤 藥劑師:酒精搓手液不能殺死手足口病毒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7/10/13 14:33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49

分享:

分享:

不少人都愛用酒精搓手液進行消毒及殺菌。不過,原來使用高濃度酒精產品或搓手液會令皮膚乾燥,亦有機會引致敏感;用完之後末乾,小朋友搓眼亦有可能會引起結膜炎或者會令角膜受損。

藥劑連線副主席、註冊藥劑師黄俊豪於由香港醫護聯盟新聞發佈會中指出,酒精有機會令雙手流失皮膚上的皮脂及水份,而部分酒精搓手液更含有甲醇,可對腦部及呼吸道構成傷害。現歸納幾個常見有關消毒殺菌的謬誤:

謬誤一:酒精濃度愈高 愈有效殺細菌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和世界衞生組織認為,濃度在60-80%的酒精溶液最有效殺菌,濃度太高會適得其反。黄俊豪指,

 揀酒精搓手液時可以選擇加入蘆薈成分的產品,以減低對皮膚的傷害。

消毒搓手液及濕紙巾一般不屬於藥劑製品,不受《藥劑業及毒藥條例》監管。包裝上標示不同程度的清潔、消毒、殺菌或抑菌的效能有機會沒有相關測試報告證明。
 
謬誤二:濕紙巾和酒精搓手液可殺病毒

很多人以為酒精殺菌亦可殺死所有病毒,其實對於一些與常見兒童疾病有關的非包膜病毒,例如手足口病(腸病毒E71)、輪狀病毒感染等,酒精只能使其失去活躍能力的作用,卻不能將其殺死。

謬誤三:酒精搓手液最有效消毒

相比起酒精成分,另一種消毒物質次氯酸(HOCl)較為安全可用,亦不易致敏。

次氯酸(HOCl)無異味,沒有酒精般易燃,有效對抗細菌及病毒。

目前香港市面較少含次氯酸(HOCl)產品,但在台灣、日本等地方卻是十分流行。除了作為傷口消毒醫藥用品,也會針對長期傷口如糖尿病人、壓瘡、靜脈性潰瘍等,亦可作為眼睛發炎醫藥用品。黄俊豪指:

有研究指相比起生理鹽水,次氯酸(HOCl)的刺痛感較低。

他解釋,由於一般含次氯酸(HOCl)產品有效期少於1年,成本相對酒精高約30至50%,儲存上亦有困難,故未有在香港醫療系統中廣泛使用。

謬誤四:勤洗手就能減低疾病風險

聯合國兒童基金「世界洗手日」有關指引表明,正確洗手能減少25%-50%的疾病風險,甚至可以挽救生命。故市民須跟隨正確潔手步驟,程序如下:

1. 開水喉洗濯雙手

2. 加入梘液,用手擦出泡沫

3. 離開水源,按潔手技巧 7 步驟揉擦雙手最少 20 秒,揉擦時切勿沖走梘液

4. 洗擦後用清水將雙手徹底沖洗乾淨  

5. 用乾淨毛巾、抹手紙徹底抹乾雙手,或用乾手機將雙手吹乾  

6. 雙手洗乾淨後,不要再直接觸摸水龍頭,例如先用抹手紙包裹著水龍頭,才把水龍頭關上。
 
謬誤五:聲稱含「天然」殺菌成分的潔手產品比較安全

現時未有大量醫學研究證明例如茶樹油、百里香等的殺菌能力。
 

【延伸閱讀】酒精搓手液樣本含甲醇 藥劑師:嚴重可致癌

【延伸閱讀】日本好哥哥為妹妹研究惹蚊原因 用酒精消毒防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