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校長陳繁昌:創科是大勢所趨 高盛騰訊搶IT人才

Net+

發布時間: 2017/10/16 10:00

分享:

分享:

科大校長陳繁昌直指,本港創科發展已經落後,大灣區更是「最後機會」。(林宇翔攝)

特首上周發表的施政報告,為鼓勵私企增加科研投放,首200萬元符合資格的研發開支可獲3倍扣稅。科大校長、港科院創院院士陳繁昌承認,措施對中大型企業較具吸引力,但指若有科技大企進駐本港,連鎖反應勢帶動創科氛圍,提供就業機會。

政府力推粵港澳大灣區,陳直言,這是本地創科發展的最後機會,香港應發揮聯繫人角色,利用地理、語言、文化等優勢,吸引各地科技人才居住及設駐點。

然而,在人才方面,陳指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學科仍被標籤為「水泡科」,阻礙年輕人投身,落後於其他地區,危機逼在眉睫。

新一份施政報告力推創科,當中最亮眼的政策,莫過於向科研項目提供扣稅優惠。陳繁昌承認,相比於剛起步的初創,未必投效大量資金於科研,措施確較吸引中大型企業,但若有跨國科技大企進駐本港,其連鎖反應不容忽視,

想想如果Google、Apple在港開科研中心,除為本地人才帶來就業機會,更助營造鼓舞的創科環境。

報告亦有提及大灣區,陳繁昌直指,本港創科發展已經落後,大灣區更是「最後機會」。香港應善用作為國際城市、語言文化等優勢,充當聯繫人角色,

如果再故步自封,令內地機構可以繞過香港,就會被邊緣化。

他又認為,參與大灣區發展,非只是遷至內地發展,更甚是

現實去看,連美國都要看內地市場,我們一定要向外看。

培訓人才方面,他認為,社會創科氛圍不足,不少人仍視STEM學科為「水泡科」:

他們認知不是不夠,而是缺乏Role model(好榜樣),及覺得無出路。

科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李行偉亦指出,80年代因多項基建啟動,讓STEM人才得以發揮,但隨着基建完成、只集中發展金融等行業,社會逐漸認為STEM學科沒有出路。

陳繁昌指出,STEM已不是一套學科,而是一套文化、語言,

創新科技是大趨勢,任何行業都會涉獵,可能騰訊同投行高盛需要的,是同一批金融科技人才。

青年人疏於學習STEM,危機已逼在眉睫,「由幼稚園做起更好」。

故陳繁昌聯同多位本地科學家、工程師,將於10月底舉行講座,與青年分享個人經歷,又會舉辦「名師高徒」計劃 ,成為中學生的導師,盼啟發年輕一代創科思維。

【延伸閱讀】跟星級教授做實驗 「名師高徒」助高中生圓科學家夢

不少同學升學一味追捧醫學、法律、金融等「神科」。陳繁昌認為,要吸收更多青年投身科研,大學收生靈活性應提高,盡量錄取有專項技能的同學,又強調科技人才不一定是十項全能。

陳指出,香港並非沒有創科人才,亦不乏有志的年輕人。他舉例,科大在2013年推出的新課程國際科研(IRE),現時收生平均分,等同環球商業管理,反映不少學習優秀的學生,均有意投身科技事業。

為吸引學生修讀STEM(科學、 科技、工程及數學)學科,他認為大學收生靈活性應提高,又指科技人才不一定是十項全能,如科大增破格錄取會考只有12分的「星之子」陳易希,修讀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士課程。

【其他熱話】深水埗明哥默默為基層派飯 獲嶺大頒榮譽院士

【其他熱話】一幅冠軍照喚起港人愛心 平民牙科診所為主角免費鑲假牙

【其他熱話】肯做家務的男人會發達 亞馬遜創辦人:洗碗最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