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帥青:手機易壞有預謀? 回收機制要做好

City

發布時間: 2017/10/19 01:00

分享:

分享:

作者Facebook專頁

環保組織屢指責科技公司為牟利而故意縮短產品壽命,造成大量污染。但科技日新月異,更換電器變得難以厚非。如何才能兩全其美?

綠色和平前日發布《2017綠色電子品牌指南》,根據能源消耗、資源再用和品質安全三項指標,為各家電子產品評分,指出蘋果產品最環保,三星、小米等則評分最差。

團體批評科技公司「有預謀淘汰」電子產品,如智能手機等。又指,企業造成大量電子廢物,卻缺乏相應回收機制,加劇環境污染。

科研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指出,全球每年製造至少5千萬噸電子廢物,排放大量鎳、鉛等有害物質。單是一塊舊手機電池,就能污染六萬升水,相等於一個人一生的飲用水量。

智能手機往往以「唔襟用」著稱,背後原有預謀。《經濟學人》解釋,所謂「有預謀淘汰」(planned obsolescence),意即廠商故意縮短產品壽命,迫使顧客不斷購買新產品。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指出,廠家深諳消費者「一壞就換」的心理,用低質廉價零件製造產品,能以較有競爭力的價格推出市面;產品壞掉,消費者又會認為「換平過整」,因而提高銷量。

法國早於2014年率先立法應對有預謀淘汰,將其定為違法。此法例俗稱「Hamon」,要求廠商清楚列明電子產品與零件壽命,更規定廠商必須免費維修或更換兩年內購買的產品,意在打擊「豆腐渣」電器。不少電器有預設淘汰機制,以打印機為例,墨盒裡的墨水尚未用完,機器便要求更換,被人詬病旨在多賣墨盒「掠水」,法國更因此有四間包括HP與Canon在內的打印機公司上個月被控告觸犯「Hamon」法,肇事高層面臨罰款30萬歐元(約280萬港元)及監禁2個月。

另一方面,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廠家為了提高競爭力,必須不斷推出新功能,惟一般因技術原因難以支援舊型號電器。例如蘋果早年前推出語音助理Siri,不能支援iPhone 4s之前的手機型號;又如三星智能手錶Galaxy Gear,目前只支援行Android 4.3的手機,不支援較舊的Galaxy S2。Windows XP則因保安不足,遂被Vista淘汰。

以更先進實用為由購買新科技產品,確實無可厚非。惟時下消費者習慣直接拋棄舊電器,據環保署統計,港人每年扔掉7萬噸電子廢物,當中手機數量不計其數。舊型號智能手機雖然性能不比新歡,但若未嚴重損毀,其實用途頗多,如可改裝為日歷、鬧鐘等(見表)。

本港時下除環保署有免費回收雪櫃、電腦等電器,個別如3香港等商家亦有回收智能手機及手機配件。慈善團體如救世軍,更收集二手智能手機捐獻予弱勢長者,並教他們怎樣使用。立法打擊預謀淘汰,再善用回收機制,或方為正道。

舊智能手機多種用途

閉路電視攝影機:安裝攝影程式如Presence,善用舊手機的攝影鏡頭,將其改裝成攝影機,可在辦公室內隨時監控家裏狀況

壁報板:將舊手機懸掛於顯眼位置,利用內設日曆程式便可成為電子日曆;若安裝Life360等家庭定位器程式,可緊貼孩子行蹤,孩子更可用以報平安或呼救

鬧鐘:可將平時不用的舊手機改裝成鬧鐘,安裝鬧鐘程式如Alarm Clock HD,黑底畫面配上霓虹色數字,在熟睡時不會受光污染滋擾

電視遙控:若舊手機設有紅外傳輸,可安裝AnyMote Home,將其改造為電視、冷氣機遙控

撰文 : 沈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