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通波仔後或復發 不建議參加挑戰極限運動
發布時間: 2017/10/22 18:06
最後更新: 2017/10/22 20:12
屈臣氏集團前保健及美容產品部(亞洲及東歐)行政總裁蘇若禹今早參加三項鐵人賽期間遇溺死亡,據了解死者去年曾做通波仔手術,需定時服降膽固醇藥物。集團指,蘇若禹今年較早時間退休,公司管理層已向其家屬致深切慰問。
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認為,患者有心臟病亦曾通波仔,於參與三項鐵人賽期間身故,最大可能或因心臟病發所致。他鼓勵病人做運動,惟患者通風仔後有最多逾1成復發率,患者需視乎病情,於術後2周至6周,跟足醫生指引情況下進行,「做運動的病人,較無做運動的病人可減逾3成心臟病發及死亡風險。」
【延伸閱讀】鐵人賽遇溺男選手為前屈臣氏前高層蘇若禹 今年剛退休
【延伸閱讀】參加「三項鐵人」66歲男選手遇溺送院死亡
不過,他強調,如欲參與三項鐵人賽或馬拉松等專業級運動,就需提前至少1年與醫生商討,醫生將為患者進行跑步心電圖、心臟超聲波等一系列檢查,以評估是否適合:「如果未了解清楚或會有危險,有高膽固醇或復發風險,醫生又不知,一落水就心肌梗塞,令心臟停頓死亡。」
黃品立補充,隨後患者亦需按醫生及教練指示,循序漸進做訓練,期間亦需與醫生保持緊密聯繫,再作一系列檢查密切監察身體情況,賽前亦需再作一次評估,身體狀況許可才可參賽,比賽期間亦不宜「門快」、「鬥勁」。
心臟科專科醫生譚劍明亦稱,患者完成通波仔手術或植入支架後,會有血管再收窄或其他血管栓塞的風險,如年紀大、男性、有病史的復發機會會更大;又稱,不能排除患者於術後參與運動,患者應先評估自己的能力,與醫生商討後循序漸進參與運動,惟對於挑戰身體極限的運動,則不建議參加。
至於不少退休後不久猝死個案,是否與缺乏腎上腺素支持有關?黃品立認為有關說法無科學根據,只屬廣泛出現的現象。他解釋,退休時年紀不輕,身體狀況較年輕時遜色,亦屬罹癌、中風或心臟病發的高危年齡:「好多人因感力有不逮而退休,感到疲累、上氣不接下氣的情況,那時或已經有症狀。」
他續指,港人並無家庭醫生概念,亦無每年進行身體檢查,惟中風、心臟病多屬隱性、無症狀,一旦發病就足以致命。
他建議,過去2年未做體檢的成年人,應先進行一次身體檢查,同時應忌吸煙、保持健康飲食、每日進行30分鐘或以上帶氧運動,同時應保持心境開朗及足夠時間管理,重要是尋找就近家庭醫生,每年做一次身體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