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樓維修業主要用棺材本 政黨籲放寬「樓宇更新大行動2.0」樓齡限制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10/29 15:07

最後更新: 2017/10/29 15:08

分享:

分享:

(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施政報告提出斥資50億元協助樓宇維修,當中30億元協助樓齡逾50年的業主修葺大廈,另20億元提升舊式商住大廈的消防設備。有政黨於10月23至27日在九龍西舊樓區以街站及電話訪問452名市民,了解他們對舊樓問題及施政報告支援措施的意見。

調查發現,約5成市民反映舊樓有滲水問題、有裂痕或鋼根外露。逾4成人擔心圍標及無法負擔維修費,逾3成認為政府支援不足。

(洪寶瑩攝)

民建聯副秘書長鄭泳舜表示,「樓宇更新大行動1.0」只處理到很少樓宇,加上近年舊樓劏房愈來愈多, 情況愈見嚴重。他建議放寬「樓宇更新大行動2.0」資助的樓齡限制,由50年樓齡或以上調低至30年樓齡或以上。他指現時有2.1萬幢30年樓齡或以上的舊樓,而50年樓齡的只有5,300幢。

由於「樓宇更新大行動2.0」預計於2018年下半年才開始推行,鄭建議政府在一年的真空期中推出短期計劃。至於消防工程專項津貼,該黨建議放寬至沒有業主組織的舊樓(三無大廈)業主也可申請。

(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有舊樓業主立案法團代表指,舊樓很多年長人士居住,平均年齡達70至80歲,需用「棺材本」支付6位數字維修費,但如其居住的舊樓樓齡不足,根本無法獲得資助。另有代表指,其樓宇的消防令快將到期,急欲開始招標,恐怕未能等及明年處理,擔心無法獲得資助,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