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導致縮水陀背 經常骨折係警號
發布時間: 2017/11/02 18:27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49
跌一跌就斷骨?可能是由骨質疏鬆引起的脆性骨折,但若治療只顧骨折而不理骨質疏鬆,脆性骨折可能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持續發生,骨質疏鬆症患者亦可能由最初行得走得,變成駝背甚至動彈不得。
本來健健康康的陳女士,最近在街上滑倒臀部着地而導致髖骨骨折,住院近月後身體大不如前,也無法如常活動,家人無奈下把安排她入住老人院。她則奇怪為何自己近二、三十年不斷骨折。
骨脆令骨折一而再發生
翻查病歷,陳女士在五十多歲時第一次骨折,當時因為路面不平而摔倒,着地時用手撑着,結果導致手腕劇痛,以為是扭到,但持續幾個星期仍痛,檢查發現原來是腕骨骨折。
幸好治療後生活大致恢復正常,只是受傷的手無法提重物,也不似以前般靈活。
大約10年後她又再次被絆倒,這次就造成腳踝骨骨折,雖然事後仍能走動,但走路多及上落樓梯時覺得力差了。
又再過十年後的今天,又再次發生骨折,她怪責是自己不小心所致,但醫生則指是由於骨質疏鬆而令骨骼變弱,於是容易發生脆性骨折。
香港骨質疏鬆學會會董黃仕雄醫生指出,骨質疏鬆是無聲的疾病,很多患者行得走得,往往要「斷骨先知」,因此如陳女士般的情況在骨質疏鬆症患者身上很常見。
通常在較年輕的四、五十歲時發生第一次脆性骨折,但很多時他們也忽略了這個警號,未有發現或處理骨質疏鬆,於是持續發生骨折。
脊椎塌陷如「撳扁」的威化餅
他稱,骨折的發生有時並不明顯,例如胸椎骨折,「脊椎好似威化餅咁撳扁咗」,要照X光才會發現,當幾截椎骨也發生塌陷時,患者便會「縮水」或出現駝背的情況。
因此若發現家中長者身形變矮,「幾年間矮咗幾吋」,又或五十多歲跌倒便骨折,便要提高注意。
事實上,骨質疏鬆引起的脆性骨折,初時多發生在腕骨及腳踝等位置,但隨着骨質進一步流失,便可能引起脊椎及髖骨骨折,引起嚴重後遺症。
黃醫生引述一項在2012年進行的本地調查顯示,近七成髖骨骨折病人的活動能力下降,超過一成半人需要入住老人院,而一年內死亡的比率達17.3%,遠高於沒有骨折人士的1.6%。
及早發現 預防骨折
根據國際骨質疏鬆基金2017年調查,大部分本港骨折病人也知道骨質疏鬆症,但很多人卻認為問題是年老所致。
黃醫生稱,很多骨質疏鬆症患者不相信自己會再次骨折,又或以為問題是無得醫,其實是「好錯」的觀念,甚至因此而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
他指,骨質疏鬆患者苦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很大機會發生第二、三次甚至更多次的骨折。
原本可以開開心心同孫玩,但骨折後要用拐扙、坐輪椅,或者因為行唔到要入老人院。
他建議,婦女在更年期後及男士在65歲後,又或曾經試過脆性骨折的人,宜諮詢醫生意見,接受骨質檢查,可快至5分鐘就有結果,以及早發覺及預防骨質疏鬆及相關併發症。
【延伸閱讀】40歲嚴重骨質疏鬆 5分鐘骨質疏鬆症檢測方法【有片】
補鈣未足夠 治療增骨質
很多人以為要多吸收鈣質便能補骨,甚至治療骨質疏鬆。黃仕雄醫生表示,年輕時吸收足夠的鈣質就如「儲錢係銀行,日後慢慢用」。
到較年長時便「儲唔到」,惟仍要透過飲食等方法攝取足夠鈣質,應付身體對鈣質的需要,「咁樣就唔使下下係銀行攞錢使」,有助減慢骨質進一步流失,否則「好快會使晒啲儲備」。
但這時即使攝取再多的鈣質也不能填補已流失的骨質。
他稱,必須使用針對性的藥物才能令提升骨質,無論是口服或注射藥物均可增加骨質密度,有效預防日後再骨折,而且只要骨質恢復至正常水平便可暫停治療,毋須要終生用藥。
撰文 : 張意宇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