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鬱躁症病人告白:社會標籤我們是嚴重精神病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7/11/10 19:13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49

分享:

分享:

小學生、中學生仍在人生的萌芽階段,本應最無憂無慮,但種種原因,令部分年青人被情緒病困擾。如果大人以為小事化大,隨時忽視子女已患上情緒病的警號。

Avis今年19歲,回想中三在學校遇到不愉快事情,因一位老師經常罵她,又叫其他同學不要跟她玩,否則會扣操行分。

有一次鬧到我跪在地上求她:「不要再鬧我,我覺得好辛苦!」

該老師好幾次致電Avis媽媽,投訴她態度欠佳。「我媽媽當時覺得是我性格問題,因為有時我會把情緒放在面上,因為我黑面,而令老師覺得我態度不好,媽媽無正面去處理這問題。」

【延伸閱讀】遠離焦慮症 改變3大負向思考模式

考DSE前夕「爆煲」

無助、憤怒、不開心充斥她心頭,當時唯一解決辨法是告訴父母:

但他們沒細心聆聽我的問題,也沒做過任何事,令我鬱埋鬱埋,一個人返學讀書,直至DSE。

Avis指向來對自己要求高,有一點壓力,但學校生活也愉快開心,成績中上,直到那個老師出現,令她生活急轉直下。

「那事後,我的社交圈子變得不健康,沒有同學仔肯同我玩,甚至分組時都受排擠、冷落。」

在考DSE Mock前夕,她情緒「爆煲」自殺。

爆發點每一樣都有少少,學校生活不如意,與同學關係不開心,積積埋埋,有天和同學因誤會爭拗後,我指罵她們後突情緒激動,跑出走廊想了結生命,幸有老師及時阻止。

她的父母才正面去回應此事,帶女兒求醫。

「應該一早信任她!」

Avis在媽媽心中,是個性格開朗女兒,自小學武術,個性獨立,能自己解決問題。媽媽事後回想,其實她可能一早已有情緒病和抑鬱,默不作聲不說話。

我女兒的性格是,表面堅強,回家也沒表現出不開心,考試也OK,為讀理科也勤力讀書。那次爆煲,我馬上帶看精神科,證實是抑鬱症,後來由抑鬱症演變為鬱躁症,這一年都不停試藥,情況都反反覆覆。

媽媽覺得好心痛,為何不一早不相信女兒。

Avis自學吉他一年多,上網睇片學彈流行曲,藉此紓緩心情。

旁人對情緒病多不了解

令Avis媽媽心痛的還有社會對情緒病的不了解。有家長對我說:「情緒病都俾佢返學?」

Avis目前現在仍要服食精神科藥物,偶爾會發噩夢大叫,她說:「個人好忟憎,要起身踢門打門來宣洩。以前更嚴重,要輾轉出入醫院,休學一年,現在尚算好些,心情平靜返少少,可以返學。」

她正學習與情緒病相處,更希望大眾對此有認知:

體諒情緒病的人少得很,情緒病是否等於黐咗綫,標籤我們是嚴重精神病。

面對子女家長要多聆聽

香港神託會青年新領域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的服務主任梁舜華指出,青少年近年確多了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年齡更由過往服務個案多15至25歲已降低至13歲,最細的只有11歲。

老師發現多了學生不肯上學,或見學生無故哭泣、無心機或交不到功課,我們會識別這些學生是否需要支援。

梁舜華指近年青少年確多了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求助者年齡層更降至11歲的高小學生。(曾有為攝)

徵狀見端倪

梁舜華指出,不同精神問題有不同徵狀,如抑鬱症,患者多有社交退縮行為、情緒容易低落、無緣無故流淚、對喜愛事情失去興趣以及常出現負面想法等。

【延伸閱讀】當安慰變成傷害 不要對抑鬱者說「咁緊張做乜?」

作為家長,她表示應多聆聽子女心事,留意他們的生活模式。如不尋常改變持續了兩星期或以上,便要多留意。

Info

Teens Online天使在線

fb:Teens Online天使在線
ig:teensonline_stewards
電話:9734 8185
 

撰文 : 周美好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