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愛問子女未來成績 老師:我不懂得算命

親子

發布時間: 2017/11/16 18:02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48

分享:

分享:

「老師,你認為我兒子三年之後會拿到一個怎樣的成績?」「老師,要是他三年之後考得不好那他該讀甚麼程度的課程?」「老師,他到時候參加IB考試可以拿到七分嗎?」

……

常常有家長會問我這種假設性問題,而且所談的都是兩三年後的事。被他們這樣問起,我有一種在街邊擺檔算命的既視感。我更不喜歡家長當着子女的面問這種問題。

在我看來,無論是學生主動跟我討論他未來的學習部署,還是家長向孩子了解他的學習狀況,都比這種家長、老師對話,卻把最關鍵的人晾在一邊的窘況來的好。

【延伸閲讀】30年前比賽獲獎的爸爸批評兒子:英文拿B令我失望

孩子不是一隻股票,現在要買升跌。孩子也不是一件商品,坐在一旁,讓家長和老師品頭論足。談論兩三年之後的學習表現,老師也只能是臆測,主動權掌握在孩子手上。如果努力,兩三年可以說是「沒有不可能」;如果鬆懈,也同樣是可以低處未算低的。

這種假設性的問題如果得到了回答,下一步則是更大的對子女的忽略。曾經有一位父親認為,三年之後他的兒子拿七分的可能性不是百分之百的時候,說:「要是老師不能保證他拿到滿分,那我們說不定要考慮退學。」坐在他旁邊的兒子聽到這番話一臉愕然,偷偷扯了扯爸爸的衣袖。

退學不退學不是老師可以處理的事,我也不會因此而生氣。我只關心這樣替孩子決定,真的好嗎?這樣示範給孩子「爭取拿到七分」的方法,真的好嗎?沒有一個老師可以給孩子算命。預測未來的狀況,也取決於很多條件。

對未來提出假設,往往是希望掌握人生的主動權。我寧願提出這個假設的是學生,而不是家長。

撰文 : 艾心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