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正常自閉童之苦 精神科醫生:迫他們融合是迫他們自殺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11/22 17:45

最後更新: 2017/11/23 11:57

分享:

分享:

政府推動融合教育,希望讓有特殊教育需要 (SEN)學生可在主流學校與其他學生一同學習,但有在主流學校讀書的自閉症兒童,校方未能處理自閉學童的課堂行為,結果是由教職員陪同,在另一間課室單獨自修。有精神科醫生形容這如同將自閉學童停學,這種勉強共融的情況,如同迫自閉童自殺。

精神科醫生許龍杰透露,曾遇過有自閉學童就讀主流學校,為免他在課堂大叫和情緒失控,影響其他同學上課,會特意安排他離開課室,由其他教職員於另一課室陪伴單獨自修。他認為這會再次孤立患者,將其隔離只是逃避問題,未能讓他學習適當的社交技巧,也有違政府提倡的「融合教育」目的。

他說,有學校更要求嚴重自閉症患者停學及接受藥物治療後,待情況穩定才讓該學生復課。

這限制自閉症學生的學習機會,在融合教育政策下,對健全學生及自閉症學生也不公平。

正因為這些自閉學童根本IQ正常,他們大部分都在主流學校上課。許龍杰指,按定義,自閉症只是缺乏社交能力,不能融入一大班人的人際關係,「但你讓他們自己一個人低頭好好辦事,他分分鐘同你發明原子彈」。他說:

迫他們(自閉學童)inclusion(共融),即是要他們自殺。社會是時候諗吓究竟想自閉童怎樣?

許龍杰指,主流學校需面對大量學生,要平衡健全學生的學習需要,也要處理自閉症等情緒容易不穩的SEN學生,的確處於兩難,有關問題值得深入研究。

他解釋,本港現時沒有政府資助開辦的自閉症學校,適齡自閉症學童不適合入讀聾啞殘疾學校,而大部分亦屬智力正常,超出入讀弱智學校的智商水平,加上部分自閉症學童的父母抗拒特殊學校的負面標籤,大多安排子女就讀主流學校,惟主流學校未必會提供針對自閉症學童的社交能力特殊訓練。

他說,有由慈善機構成立的自閉症學校會為學童提供特殊訓練,包括教導他們同理心﹑易地而處﹑以及閱讀別人的面部表情和情緒等,

相比起孤立地隔離他們自修,自閉症學童需要接受這類訓練,因此本港需要設立津助自閉症學校,讓更多自閉症患者受惠。

許龍杰認為,迫自閉症學生融合,如同迫他們自殺,社會應反思如何處理這兩難問題。(受訪者提供相片)

自閉症聯盟主席余秀螢表示,本港大約7成自閉症學童的智商屬正常水平或以上,可跟上主流學校的課程內容和進度,現時平均每所中小學,約有幾名至30名有自閉症或過度活躍症等SEN學生。

他說,教育局幾年前曾表示,期望全港有至少一成中小學註冊老師完成修讀特殊教育課程,為校內SEN學生提供支援,來年也將於每間學校設一名特殊教育統籌主任(SENco),負責處理SEN學生的學習需要,但有可能仍面對這方面人手不足的問題。

余秀螢說,現時有學校會安排曾接受特殊教育培訓的教職員﹑或特意增聘人手擔任「影子老師」,在課堂陪伴和針對性照顧SEN學生上課。

影子老師會坐在自閉症學生的後面座位,指導學生進行課堂活動,以及當該學生情緒不穩時,向老師和其他同學解釋其行為,並即時作出協調。

但他說,曾接受特殊教育訓練的教職員有限,即使有教師曾受訓,然而原本的教育及行政工作已繁重,難以抽身擔任「影子老師」,有家長更需要自費向私營機構聘請相關專業人士到校陪伴自閉症子女。

余秀螢又說,有學校亦會向自閉症或過度活躍症學生在平日課堂以外提供「輔導班」,每班6至10人,由一至兩名老師教授社交技巧。

他說,主流學校內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屬普遍現象,如有自閉症學生在課堂上情緒失控大叫,一般有4個原因:

大叫有機會源自希望逃避太複雜或太沉悶的課程內容﹑吸引別人注意﹑希望得到一些原不屬自己的物件﹑或身體不適。

他建議,如當時該學生身邊沒有影子老師陪伴,可採用「正向行為支援」,包括不要使用責備和懲罰的方式,而要向他表示明白其當時的不適和心情,也可特別於他表現乖巧時給予注意力,讓他明白並非大吵大叫才會得到別人注意。

【延伸閱讀】自閉症孩子14個特徵 他們不擅社交≠無禮貌

【延伸閱讀】自閉症孩子也有交心朋友 專家教如何與他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