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性侵虐兒個案增2成 有受害人不足5歲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11/16 17:22

最後更新: 2017/11/16 18:38

分享:

分享:

防止虐待兒童會2016/17年度共接獲1,121宗熱線舉報及諮詢服務,當中有198宗屬懷疑虐兒個案,近2成(36宗)涉及性侵犯,情況較上一個年度的30宗,增加2成,年紀最小的兒童小於5歲。

懷疑虐兒的個案當中,涉及225名兒童及228名懷疑施虐者,逾半(53%)涉及身體虐待,其次為性侵犯;其餘包括疏忽照顧、多種虐待及心理虐待等。

懷疑被虐的兒童中有近3成介乎6至8歲;其次為3至5歲,反映3至8歲兒童屬被虐待的高危組別。兒童大部分懷疑被家庭成員施虐,以母親居多,其次為父親及父母二人,但過往亦有個案顯示家傭亦是施虐者之一。

該會指,曾有兒童在學校參與性教育課堂後,得悉身體某些部位不可隨意被人觸摸,回家後告知母親,指家傭曾於洗澡期間,以不適當的方法觸摸該名兒童的身體敏感部位。母親懷疑子女被性侵,遂向防止虐待兒童會求助,經調查後轉介社署跟進。

防止虐待兒童會署理總幹事黃翠玲表示,兒童遭性侵的問題於過去10年一直存在,情況不容忽視,而近年社會對性的觀念改變,或令更多人士願意主動就有關方面主動求助。

她又指,在充滿競爭的教育制度下,子女升讀幼稚園初期,家長及子女都已感壓力,升小一的兒童更要適應新學習環境,他們的學業成績或未達學校要求,不少求助家長認為在管教子女功課及考試溫習上,易與他們發生衝突。惟兒童受虐可造成永久身體及心靈受損,甚至可致命。

黃續稱,受虐兒童對施虐的家長或家庭成員失去信心,或產生恐懼、抑鬱、性格變得內向,最深遠的影響是缺乏安全,以致自信及自我形象低落,對自身價值產生懷疑,不信任他人及影響社交。

防止虐待兒童會建議,家長應以非暴力方式管教兒童;政府可設立法定性罪犯查核機制,同時推行全面性教育,預防兒童性侵犯事件發生;當局亦應設立中央資料庫,統一數據收集、分析及發放有關保護兒童及兒童發展情況的資訊,同時制定兒童發展政策,設立指標並檢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