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痛亂食中藥愈食愈傷身 中醫教經後補血食療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7/12/15 13:52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48

分享:

分享:

月事是女性的一大煩惱,不少女士都受經痛、經期紊亂、月經量失調等問題困擾,有人會選擇服用白鳳丸、姑嫂丸等中成藥來調經。惟有中醫師指出,市面上的各種中成藥成分各異,若不清楚自己的體質便胡亂服食,可引起燥熱、滯胃等問題。

濕熱型痛經 服偏溫中藥反加劇

註冊中醫師陳麗幗指,單計白鳳丸,市面上已有多個不同品牌的產品,不同品牌的白鳳丸有不同的成分,最常見以熟地、白芍、當歸、黃芪等為主,多為補肝腎、補氣血、行血活血的藥材,部分甚至有溫腎助陽效用,屬於純補性質,服用過多容易滯胃。

此外,部分白鳳丸亦有清虛熱功效,性質偏涼,如果本身是平和體質,長期進食可令體質由平和變得虛寒,腸胃差人士可導致肚瀉、胃痛等問題,亦會令人較易頭暈。

另一種女士調經常用的中成藥為姑嫂丸,常見的基本成分包括豆蔻、乾薑、陳皮、肉桂、熟地和當歸等。姑嫂丸有溫經作用,性偏溫,若本身是熱底或較燥熱人士則未必適合。

【延伸閱讀】新興補品「滴雞精」 中醫:熱底人士愈飲愈傷身

陳麗幗解釋,雖然一些中成藥的包裝之上,可能寫着有調經的作用,不過,月經不調也分為很多不同種類,例如經期過早、延期、經間期出血、痛經等等。

單是最常見的女性問題─痛經,就已可以概括分為5種病因,包括氣滯血瘀、寒凝胞中、濕熱下注、氣血虛弱和肝腎虧虛。以濕熱型所引致的痛經為例,若果再服食偏溫的藥,只會加重痛症。加上這些藥品亦有補血作用,若本身非陰血不足,而過分滋補、補血,會令身體積熱。

不同體質 用藥有異

陳補充,由於各種調經的中成藥的配方可以很不同,而且內含的藥材味數多,每種藥的比例和分量又無從得知,胡亂進食容易食錯。

她提醒,雖然服食中成藥很方便,但宜先詢問中醫師意見,再根據個人體質,小心選擇用藥。「中成藥的成分始終是藥材,若不適合自己的體質,容易引致不適。」

【延伸閱讀】錯誤飲黑糖薑母茶調經致腹瀉 中醫教正確月經食療

經後吃車厘子 可補鐵質

註冊中醫師黎桂珊表示,女士可在經後進食車厘子補充鐵質,或自行煲少許紅棗茶或當歸茶補血,但在飲用前亦應先了解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例如有婦科瘤的女士就未必適合。

若經常出現痛經等經期期間的問題,可以用中藥調理,令月經來得更暢順,但用藥涉及專業判斷,必須先諮詢中醫意見︰「很多女士都不清楚怎為之正常的月經,亦不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是否需要進補。」

全文刊於《晴報》 《晴報》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