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能整天陪伴子女應該自責?

親子

發布時間: 2017/12/05 13:24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48

分享:

分享:

香港許多父母擁有濃厚的民族自卑感,他們雖然為兒為女努力工作,但往往轉載Facebook上洋人如何拋下工作陪伴子女,彷彿工作是萬惡之源,辭掉工作整天和子女說故事玩耍,就是值得子女引以為傲的父母;達不到這水平的父母,應該自責。王弼發現,這是西方主流媒體努力塑造好父母的樣辦。

當然,作為父母,究竟真的為了養家而奔波勞碌,還是因個人事業野心而忽略了子女,可能要在夜闌人靜下,父母才能對自己老實。亦有人說,父母要多陪子女的理由,是要在他們小時候留下美好的回憶,因為當他們長大了,發現作為父母的你,在他們的回憶中一片空白,便是一個失敗的父母。是的,如果我們因貪圖個人享樂,從沒有和子女同行,在他們的腦海裏沒有留下深刻痕迹,的確失敗。

不過,何謂同行?只是講故事、去沙灘、踏單車、打球就是同行?對,跟子女盡情的玩非常重要,但一同捱更抵夜溫習,分享自己在工作上如何克服困難,以身教鍛練他們處理難處,難道不也是同行?為何現今的孩子,腦海只能儲存玩樂的記憶,卻容不下面對和克服困難的記憶?

如果父母都討厭工作,不願面對工作的困難,不明白工作對自己和子女的意義,天天打算辭工不幹,子女又從何學起面對壓力?究竟誰說人生應該是天色常藍,無憂無慮?也許只有西方的左膠(Libtard)才堅信世界應該有甜沒苦。

我家裏有一幅畫,畫上寫着︰「甜得吃,苦的也吃。」可是太多人相信左膠的鬼話,把苦的都收起來,兒女從小到大沒機會和父母一同吃苦,沒有應付苦難的抗體,這又是甚麼人生?

文章刊於《晴報》,《晴報》facebook

撰文 : 王弼 易方資本首席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