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媽媽坐月補身食療 中醫解構食雞謬誤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7/12/14 18:17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48

分享:

分享:

中國人非常懂得食療養生,以食材和藥材配搭,做出不同的藥饍菜式去進補。不少懷孕媽媽和產後婦女都會找我為他們設計食療,好好進補一番。而在眾多藥饍食療當中,以雞為主角的燉品和湯水可謂最受歡迎了。

回憶起我太太懷孕和產後坐月時,也數不清吃過多少隻雞,飲過多少藥材燉雞湯了。雞,也有分不同的品種及產地。我們現時的雞,多由內地的雞場進口,但原來早在宋代時期,曾經有過一陣韓風,醫家認為雞入藥以朝鮮產者較佳。現在,就以走地雞(Free-range)、有機飼養(Organic)的雞比較矜貴。而外國就有白肉雞(Cornish broiler)和聖誕節吃的火雞(Turkey)。

我們常吃的黃皮雞,性質微溫或平,味甘,能溫通脾胃,益氣補精。大家有所不知,公雞與母雞功效並不一樣。公雞偏於溫陽,有溫補血氣的作用,特別適合腎氣虧虛的男士,民間亦流傳吃雞子壯陽之說;而母雞則益氣養血,健脾補虛之用,因此古書記載的婦女食療多以母雞入饌。

所謂以形補形,古人認為老母雞,即大約12-18週以上又生產過雞蛋的,對懷孕或生產後的婦女而言是更佳的補品。因此,食療作用非現今農場快速飼養又未生蛋的小母雞隻所能媲美。

產前安胎 產後坐月 宜選母雞

中醫認為女性懷孕時,血氣下注以養胎,血氣充盈,胎兒自然穩如泰山。反之,陰血不足,甚至陰虛火旺,易動血小產。因此,懷孕期女性應多吃蒸雞,身體虛弱者更應多吃人蔘燉雞。

至於產後,順產的婦女在分娩過程耗損體力,又流失不少血液,縱使是開刀剖腹生產的婦女,也同屬虛弱之軀。除此之外,她們更要每2-3小時以母乳餵哺初生嬰兒,在這樣欠缺休息的情況下,如果得不到後天食療的幫助,恐怕也難提供優質的母乳,更惶論好好恢復至產前的體型及美貌了。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乳汁生化的根源。中醫認為黃皮母雞是補脾胃、幫助上奶、開胃口的上品。

李時珍就對黃皮母雞有這樣的評價:

治產後虛羸,煮汁煎藥服,佳。

意思就是用黃雞煮成的汁液,用來作入藥的藥引,治療生產後身體虛弱療效甚佳。這種黃皮母雞熬製的精華,大家可以理解是現在的雞精、滴雞精之類,滋補功效可想而知。

【延伸閱讀】女藝人熱捧產後古法紮肚 醫生拆解修身成效

吃雞的謬誤

現在網絡上假資訊氾濫,一說雞有激素,二說雞可致退奶回乳云云。在這裡,我不得不替雞隻平反一下。

雞和其他動物一樣都有天然的激素,日常食用的話本應放心,令大家心驚的其實是不法商人用針注射的生長激素。首先,大部份先進國家和本港都已立法禁止向雞隻注射激素。其次,雞農比起其他飼養牛隻等大型畜牧的農夫,注射生長激素的誘因很低,要每天花大量人手不停為每隻雞注射人工激素去催谷生長,反而更不符合成本效益。此外,生長激素多為脂溶性,即是少吃雞皮、雞翼等已經可以把所謂的風險減至最低。

雞可以用來補脾益氣,促化母乳生成。自唐朝沿用至今的「麻油雞」就是用酒和麻油浸煮老母雞來調養產婦身體,使其乳汁充足的著名的食療,吃雞退奶回乳的流言蜚語不攻自破。

作者簡介:

80後註冊中醫師,康河中醫診所創辦人,醉心研究人體和社會的奇難雜症。曾獲英國外交部志奮領獎學金,留學劍橋。個人網誌《中醫爸爸》。

【延伸閱讀】媽媽產後失血300毫升易貧血脫髮 中西醫教如何補鐵

撰文 : 古鎧綸 康河中醫診所註冊中醫師 (網誌:中醫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