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精神科求醫要排1.3年 醫生義診揭8童有自殺傾向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12/20 13:31

最後更新: 2017/12/21 15:36

分享:

分享:

兒童及青少年因精神健康問題求診趨增,公立醫院非緊急新症首次見醫生的輪候時間中位數為69周(1.3年),遠較成人精神科平均等12周長近5倍。

有私家精神科醫生為正輪候公院精神科門診的基層兒童義診,至今處理逾200童,當中輪候公院時間最長達3年,更有8童輪候期間已有自殺傾向,需即時轉介公院提早跟進。

立法會昨舉行聯席會議,討論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庾慧玲表示,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非緊急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需69個星期。這遠較成人精神科非緊急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需12個星期長。

至於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緊急、次緊急個案的輪候時間,庾稱中位數分別是2周及8周。

【延伸閱讀】拒做說「不」父母 言語治療師用6秒說話平靜子女情緒【有片】

醫管局指醫生人手有限

她解釋,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醫生人手有限,惟近年獲轉介到公院的新症個案大增,過去6個年度上升5成。庾指,單是上年度共向3.2萬名兒童及青少年提供精神健康服務,當中1.2萬屬於12至17歲青年。

根據醫管局數據,上年度精神科醫生流失率為4.6%,較前一年度稱增1.2個百分點,整體醫生流失率為5.1%。

「維樂天蝴蝶計劃」去年起為正輪候公院精神科服務的基層兒童及青少年義診,至今已為逾200童提供服務,發現整體患童平均已輪候公院1.37年,最長更需等逾3年時間至2019年中,才獲安排見公院醫生;當中更有8童輪候期間已有自殺傾向,需即時轉介公院提早跟進。

【延伸閱讀】經常哭鬧又拒絕上學   心理學家拆解兒童焦慮症

綜援戶患童病情更嚴重

身兼計劃聯席主席的精神科專科醫生林美玲形容,輪候情況不理想,曾有一名單親初中女生感不開心,常想離家出走,獲社工轉介求診,初時發現有輕微焦慮,深入了解後揭有自殺傾向,患抑鬱及輕微妄想症。該女童妄想有人跟蹤、監視及針對她,又說被人迫得好辛苦、不想做人。女童要立即轉介公院,獲安排於兩周內提早跟進。

她補充,計劃發現受助的基層患童中,領取綜援家庭的患童病情更嚴重,相信與基層家庭父母忙於工作、缺乏支援,患童拖很久才求醫有關。林強調,青少年屬重要發展階段,如受抑鬱、焦慮或專注力不足等情況困擾,例如延誤治療1年至3年,會令患童多方面受影響,包括學業、自信心,以至影響與朋友的關係。

林美玲稱,就算3年後治好原本問題,症狀帶來的影響,非一朝一夕可解決。她指患童情況亦對家長有影響,6、7成家長均同樣出現焦慮、抑鬱情況,建議家長如子女出現精神問題,不應自責及獨自一人解決,需要時向學校社工、校長尋求支援,看看有否需要作精神科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