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9成回收商不認同政府支援有效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12/29 16:49

最後更新: 2017/12/29 16:49

分享:

分享:

(張永康攝)

浸大一項調查發現,逾九成回收商不認同政府支援有效;8成6受訪回收公司營運僅收支平衡或錄得虧損,當中有約7成公司每日運作逾8小時,反映回收公司整體效益未如理想,更有8%回收公司不配備消防設備。

針對內地政府收緊回收物料進口政策,調查顯示,本港近9成回收商均對廢紙按「三紙」的方式進行分類,唯分類後多直接打包運走,未有徹底分類廢紙是否達標,或進行產品檢驗和質量控制。回收商對塑膠編號、塑膠產品類別等分類方法並不統一,更有8%塑膠回收商表明不做分類,只具備打包及清洗工序。

浸大嘉漢林業珠三角環境應用研究中心主任黃煥忠表示,時下回收業已變為市場主導,並非政府主導,調查中營運有困難的多屬小型回收公司,建議本港建立一個完整的回收網絡,將大型及小型回收商分兩個階梯,互相合作;業界普遍認為他們未來仍需面對營運成本高、欠缺政府資助及人手、操作空間及貨物來源不足等問題,冀政府能夠補貼業界提供土地及租金資助作支援。

黃煥忠又指,行業多涉機械操作及尖銳或破碎等物料,若工作人員安全設備不足,容易造成受傷,「他們通常買對勞工手套便開工。」他認為,回收行業的消防安全是一個漏洞,值得關注,政府亦需同時進行規管及巡查,確保業界運作安全。

調查由浸大嘉漢林業珠三角環境應用研究中心於去年底至今年初進行,成功訪問205間回收公司。該中心同時發布《香港回收業運作指南》,為業界提供工作環境和個人的基本準備、搬運、清洗、倉庫管理、分類及處理和環境管理等方面改善建議,將贈送予於本地回收商、社福機構及環保組織等。

浸大嘉漢林業珠三角環境應用研究中心去年獲「回收基金」的「行業支援計劃」撥款資助助,開展「提升回收行業能力 — 運作指引與知識轉移項目」研究計劃,分兩階段幫助回收業界包括紙、塑膠、金屬及玻璃作業提升運作水準。中心將於明年展項目第二階段,選出5間代表性的回收公司,進行改裝及購買新設備,為業界作示範。

香港環保從業員總會會長劉耀成推算,回收業界目前有10間公司置入「拉粒機」,加上目前正申請引入的數目,料日後將共有20部「拉粒機」於本港運作,可處理400噸塑膠。

環保署助理署長(業界支援)黃漢明回應時表示,回收商正努力改變回收程序,並研究拓展中國以外的東南亞回收市場;政府亦會加強公眾教育工作,令紙張及塗塑膠等更容易乾淨回收。

對於內地明年1月1日起收緊回收廢料入口標準,黃漢明指,據署方理解,內地已就廢紙回收發出各類批文,首季的回收配額已無問題,惟本港塑膠回收量偏低,署方加強鼓勵市民進行塑膠回收。

對於業界普遍不滿政府支援,黃說,可理解業界對政府期望高,除「回收基金」外,政府已於土地、出口等推出一連串工作,包括撥出16個出口碼頭予廢紙回收業界使用等,當局歡迎業界提出更多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