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STEM教學成效一般 智庫倡設10億基金推動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1/14 14:43

最後更新: 2018/01/14 15:24

分享:

分享: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於2015年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經濟日報記者曾耀輝攝)

教育局去年向每所本地中學發放一筆過20萬元的STEM教育津貼,一項研究發現,受訪老師認為現時學校推行STEM教育的成效一般,平均分為5.6分(10分為最有效),而教育課時不足、指引不足及欠缺培訓等,亦成學校推行有關教育的困難。研究團隊建議港府設10億元的STEM教育基金,並制定跨學科學習指引供校方參考。

研究發現,7成6受訪教師同意STEM教育課時不足;近6成受訪者同意學校發展STEM教育的參考示例不足;接近一半受訪者分別認同教育局發展STEM教育的指引欠清晰及教師培訓機會不足。

至於學校如何運用一筆過20萬元的STEM津貼,9成半受訪教師表示其學校會將部分津貼用作購買設備或相關零件,當中近4成更指學校會花費津貼金額一半或以上;只有約一成學校會將津貼資助教師參加培訓課程。

研究引述受訪教師指出,部份學校對於發掘額外資源的主動性不足,如企業擁有大量潛在資源可用作發展STEM教育,但現時學校並未充分利用。

負責研究的青年創研庫「教育與創新」組別副召集人陳浩庭認為,政府以一筆過津貼將資源分散投放每所學校,令每所學校只獲有限資金發展STEM教育,效用較單一亦缺乏延續性,「有些學校以為投放了資源就等於推行STEM教育,即使於校內購置3D打印機,卻未用得其所,教師亦未必懂得教學生使用等。」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員羅睿瑩指,美國及新加坡分別於2004年及2015年已開始全面推行及發展STEM教育,惟本港政府於2015年才提出在港發展,起步期明顯落後於其地地區。

青年創研庫「教育與創新」組別副召集人陳浩庭(圖右者)認為,政府以一筆過津貼將資源分散投放每所學校,令每所學校只獲有限資金發展STEM教育,效用較單一亦缺乏延續性,倡港府設10億元基金推動。(經濟日報記者曾耀輝攝)

研究團隊建議,政府設立10億元的STEM教育基金,並於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新界西及港島區均設立STEM資源共享中心,為學校提供全面教學財政支援及資源;政府亦須優化及更新香港科學館軟、硬件配套,加強與中學STEM教育的聯繫。當局亦應制定跨學科學習指引及提供參考事例,讓中學STEM教育得以持續推行。

研究由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於去年11月中至12月底期間,以郵寄及電郵問卷方式進行,成功訪問105間中學裡負責統籌STEM教育的教師;研究同時邀請9所中學進行訪談及綜合專家意見及外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