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龜鼻慘塞血飲管感動8名小學生 發動全校「無飲管」行動【有片】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1/18 18:19

最後更新: 2018/01/18 19:33

分享:

分享:

一條海龜被飲管塞鼻的拯救片段,感動了8名小三至小五的學生,在學校發動「膠飲管BYE BYE」行動,希望以自己微小的力量,改變同學使用飲管的習慣。同學更成功說服校長,申請成為「無飲管學校」,最新更發起眾籌,冀為每一位同學提供不锈鋼飲管,將「棄塑」的意念傳開。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估計,港人每年掉棄約17億支膠飲管,相等於平均每日棄掉近466萬支膠飲管,人類數分鐘的方便,卻對大自然造成極大的破壞。

2015年8月,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海龜研究專家Christine Figgener在哥斯達黎加發現一隻海龜的鼻子裏塞住異物,最初以為是寄生蟲,嘗試以鉗子為海龜拔出,其間海龜痛苦掙扎,鼻子不斷流血,最後將「異物」清出,才發現是一條已發硬的膠飲管。

Christine Figgener將這段為海龜拔出飲管的短片放上網,也就是這片段,感動了香海正覺蓮社陳式宏學校8名小三的小學生。

去年9月開學,香海正覺蓮社陳式宏學校小三、小四學生組隊,每組要在學期前要完成的一個項目,姜嘉琪老師帶領的小組在看了該海龜鼻慘塞血飲管的片段後,決定發起「膠飲管BYE BYE」行動。

小組由姜嘉琪老師帶領,姜老師指,雖然短片只有數分鐘,但卻震撼了學生們,有學生更流下眼淚,坦言不知平時使用的膠飲管,會變成海洋垃圾,極影響海洋生物。

香海正覺蓮社陳式宏學校8名小學生向眾籌平台介紹「膠飲管BYE BYE」計劃。(學校提供圖片)(學校提供)

片段亦啟發學生們,每天無數的膠飲管被掉在海洋或郊野,不少動物因誤食而生病受害,甚至死亡。最後,小組決定以,在校內進行一系列的相應行動。為達成目標,他們每星期聚會一次,商討計劃詳細,定下籌募8000元為目標,為全校700多名學生提供可循環再用的不锈鋼飲管及清潔刷。

去年11月初,他們首先向一個眾籌平台介紹計劃詳情,同學們第一次站在台上,向眾多的人群解釋計劃的理念,都顯得戰戰兢兢。之後,他們又抽樣調查學校的垃圾箱,發現內有8枝飲管,佔總垃圾量24%,可見同學使用膠飲管的情況值得關注。

為進一步減少同學使用膠飲管,他們「膽粗粗」將調查及分析的結果,交到校長手上,並提出向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申請學校成為一所「無飲管學校」。姜老師說:

最興奮的是,翌日就收到校長的回信,表示支持他們的做法,又向小組成員送上鼓勵卡片,並建議他們在校內主持『減塑』主題講座。

香海正覺蓮社陳式宏學校8名小學生為了「無飲管」行動,檢查校內垃圾,發現飲管佔了24%。(學校提供圖片)

今年1月1日,學校正式成為無飲管學校,校內的小食部不再提供膠飲管,並由小組內兩名組員在早會時段,向全校同學宣佈有關消息。

愈做愈興奮的同學們,在今個月初再提出新意念,由於三年級學生每年都會進行一項科學探索活動,需使用2500枝飲管,組員就想出回收飲管。姜嘉琪說,

他們希望回收飲管後再作整理,留待下年活動時重用,起碼可減少部分購買飲管的數量!

雖然現時只籌得2000多元,距離目標8000元相距甚遠,且活動亦沒有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迴響,但他們堅信「廢塑」行動可互相影響,同學們將訊息傳給家人,減用膠飲管的行動傳遍整個香港亦指日可待。

姜嘉琪指活動除宣揚棄用膠飲管外,8位組員負責籌劃的同學同樣有成長,

整個計劃由零開始,有些同學初期顯得十分被動及怕羞,但完成了連串的活動之後,同學透過分享、反思及展望,更投入推動環保的工作,這並非可在課堂上體驗的歷程,且他們會繼續堅持做下去!

【延伸閱讀】塑膠垃圾流入海洋 研究:每份青口含90粒塑膠微粒 

【延伸閱讀】飲管式 VS 擰蓋式 水樽口含菌量比廁所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