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幸余突破自我 追求更快更強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1/25 08:00

分享:

分享:

「一個運動員真正追求的,是突破自我,更快、更高、更強!」

一束短髮,笑起來「見牙不見眼」是香港游泳隊成員施幸余的特徵。爽朗的背後,她背負着20年來在泳壇的高低起伏,曾在女子蝶式無人能及,卻失落參加北京奧運資格;曾未出賽便打定輸數,最終以堅毅努力走過逾2年樽頸期,突破困境,3度代表香港出戰奧運。

由個人賽到接力賽,由12歲走到快將30歲,施幸余透過游泳,領悟到「努力不代表會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以及「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因為仍有突破自我的空間,才有繼續游下去的理由。

游泳與施幸余的人生並肩而行,9歲習泳、12歲加入港隊。她笑言:「細個游水是玩的心態,跟同輩開心玩,會想贏!」16歲首度參加04年雅典奧運,頓成池中蛟龍:「贏可能是人的本性,但這麼多年後,發現除了想贏之外,也想突破自己。」

一般人要進步本已不易,高手要在頂尖的成績中尋求突破,更是難上加難。05至07年間,施幸余於女子蝶式賽事中威盡一時,可惜07年底遇上較她年輕2歲的韋漢娜:「由我成日贏,到有人贏我,已經麻木,感覺我跟她游一定輸!」那時候成績不進不退,雖沒放棄,卻在大熱下未能達標參加京奧,結果陷入運動員樽頸期,4年內均未能在主項女子100米蝶泳中刷新個人最佳時間;直至09年世界游泳錦標賽始成功破冰,1分鐘內完成100米蝶泳,從此鯉躍龍門,於12年及16年再代表香港參加奧運。

對於最終成功突破,她歸功於自己過去多年累積下來的功夫:「你努力不代表會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然後我想達到一些成績,這成績如果屬於你的,一定會達到!若然未到,是時辰未到。」

缺席京運沒有遺憾,畢竟能參加1次奧運會,已是運動員夢寐所及的事:「第1次去奧運好興奮,再去第2次會對自己有要求,去到第3次是隊制項目,最後成績不是完全可以自己控制,主要希望享受比賽!」16年里約奧運,港隊小將何詩蓓打入女子200米自由泳準決賽,改寫香港歷史;施幸余曾自問是否有能力於奧運中爭名次,她認為要突破自己,必須建立在現實的基礎。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今年將屆30歲的施幸余仍是全職運動員,同時任兼職教練,從中學習: 「我習慣了以自己為主,但做教練時就要以泳手為主,要將專注力放到一班人身上,自己是否有這個能力呢? 其實有小小驚,但我相信會有辦法解決。」

從突破自己到成就他人,施最希望能夠啟發後輩,令她們更上一層樓:「有很多前輩搭了一條樓梯、讓後面的可以踏着上去,也希望他們每一級可以起得更高, 真的可以跟世界列強一鬥,這個是傳承問題,我相信自己也是其中一個階梯。」 

事實上,要成為與列強一鬥的世界冠軍談何容易,施認為需要社會各方配合,首先運動員必須自小懷大志;其次是家人要相信子女能成為世界冠軍,將來有出路,能承擔訓練期間所有開支。最重要是必須有能夠發掘天份的教練。

她慨歎不少家長讓子女習泳或其他運動,只為考入好學校,並非真有興趣:「你不喜歡游水就不要游,不要浪費時間,生命很寶貴,人短短數十年,別浪費時間做你不喜歡的事情!」 

【延伸閱讀】小學一張通告 「躍進」水世界

【延伸閱讀】關乎游泳項目存亡 亞運定要奪牌

【延伸閱讀】無聊平凡人 最愛「Candy Cr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