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帥青:大學規定修國語 外國經驗可借鑑
發布時間: 2018/01/25 00:30
最後更新: 2018/01/25 15:29
浸大最近就普通話作為畢業要求一事引起全港熱議。放眼國際,廢除指定語言作為畢業要求已成全球趨勢,只有少數名校堅持實行,本港大學又應如何自處?
香港浸會大學近日有學生佔領語文中心,表達對普通話豁免試不滿,肇事兩人因言語侮辱教職人員而自昨日起被暫時停學。
目前除浸大以外,只有科技大學及恒生管理學院設有普通話畢業門檻。教育大學雖有要求報考中國「普通話水平測試」,但成績不達標不會導致無法畢業。
撇開政治不談,多國均見大學生因各種原因要求取消語言作為畢業要求。以台灣為例,台大等大學雖明言設有英語畢業門檻,但屢被指形同虛設,因為學生若不及格則只需付費報讀補救課程便可過關。去年底有來自13個當地大學的學生聯名抗議「假門檻」,要求投放更多資源於真正的英語教學。
南非官方語言之首是阿非利堅語(Afrikaans),亦曾是大學教學語言及必修科,但過去屢有學生團體反映該語言只屬少部分白人的母語,對大部分非阿非利堅語言背景的人士及民族不公。斯坦林布什大學(University of Stellenbosch)等各大院校自2015年起削弱其地位,將其列作選修科(Additional Language),改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
劍橋大學2008年起為了吸引更多公立中學學生報讀,取消對GCSE外語成績的入學要求。美國多個州分的大學亦陸續廢除非母語語言作為學生入學或畢業要求,如印第安納州教育部宣布於2018-2019學年將世界語言列為選修科。
語言是打開文化大門的鎖匙,故仍受各大名校重視。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去年宣布所有學生無論學系均需修讀一門外語如法文、意大利文及中文,即使本身已操多於一門語言亦不可豁免,校方直指多語種人士擁有高競爭力及廣闊國際視野等優勢。
哈佛大學明文規定學生必須在第三學年(junior year)或以前便滿足外語要求。哥倫比亞大學轄下同名學院(Columbia College)亦有類似規定,表示對外語有要求是為了培養有道德及知識的人才。
浸大文學院副院長羅秉祥強調校方現時政策沒有錯,但建議將該項要求由硬性改為放寬。與其要求本地學生普通話及格,本港更宜參考外國名校規定修讀外語但不限語種;學生若能自由選擇修讀普通話,或比校方直接要求更易令人接受?
大學各種特殊畢業要求
要求 | 詳情 |
精通西史 | 美國波士頓學院表示學校歷史與歐洲甚有淵源,故將歐洲歷史列為必修科。前年有學生抗議該項要求形同宣揚歐洲中心論(Eurocentrism),形成對非歐裔學生的間接歧視 |
體育過關 | 台灣東海大學設有體育畢業門檻,要求女生800米長跑在5分32秒內完成,男生1,600米長跑則需在10分35秒內完成 |
GPA3.0 | 尼日利亞國立公開大學規定,學生成績平均積點(GPA)至少需要3.0才能畢業,去年有逾5,000名研究生因此不能畢業 |
撰文 : 沈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