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香港醫科生談台灣醫院禁忌 最忌吃鳳梨酥
發布時間: 2018/01/30 11:25
最後更新: 2018/01/30 12:03
醫院據說有很多禁忌,90後香港女生胡希晴(Shinnie),剛於去年7月成為公立醫院駐院醫生,3年前動筆記下醫科生的點滴,早前結集成《偽文少女醫科札記》,她在讀書時曾赴臺灣的台大醫院當交流生,在書中公開台灣醫護的禁忌!
不願上鏡的Shinnie,於year 5完結後,赴臺大醫院當交流生,在急診科待了1個月,期間她曾跟隨救護車出動兩次:「在香港也沒試過!」
對何謂「十萬火急」終於有了切身體驗:
大部分時間都在救護站等,似很空閒,但鐘聲一響,便趕得連東西也來不及帶上,只拿幾件重要的便衝下樓梯。人還未坐下,車便已開走。
【延伸閱讀】前救護員憶靈異奇情 勿對死者照片說:後生時幾靚【有片】
對當地的醫院禁忌,也有第一身的了解:
每次好忙的時候,也會有人問誰偷吃了鳳梨酥。
原來鳳梨的台語是「旺來」:
即是好旺的意思,所以大家都不會在醫院吃菠蘿。
此外,芒果也代表忙的意思,還有旺旺仙貝,也不可以吃。
至於病房擠迫的問題,則台灣與香港無異。
那時我剛好碰上有人來認證,即來觀察醫院的情況然後評分。於是大家便立即把病床收起來,那幾天會突然覺得醫院很空曠,香港也有這樣的情況。
【延伸閱讀】80後「屍骨代言人」法醫人類學家 為屍骨尋回身份【有片】
去年7月,Shinnie正式成為急症室的Medical Officer,即駐院醫生,正式投身被詬病的香港醫療系統。大概唸醫科的,都聽過一條成功之路(Road to Success),
ROAD每個字母分別代表放射科、眼科、麻醉科和皮膚科,這些科比較舒服,因為不用on call,相對悠閒一點。但現在已不像從前,做眼科的,一日看幾十個症都好悶。
放射科又多了好多intervention,即放導管入體內,多了很多治療性的東西。以前入到這幾科可能會舒服點,但現在科科都難做,都辛苦。
而地獄內科更隨時一個月返6至7個call(一個call代表36小時):
大家都不想入內科,或者入了內科都捱不過,因為call得好密。
撰文 : Sylvia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