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帥青:保健品非神藥 誤用更添害
發布時間: 2018/01/30 00:30
最後更新: 2018/01/30 10:16
愈來愈多港人服用保健品期望改善健康,但世上無神藥,研究屢指保健品沒有明顯或特殊功效,服用不當更恐取得反效果如增加患癌風險。
調查機構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一項最新報告指出,新加坡國民愈趨服用維他命丸及其他補充劑,去年有關消費比2012年增加4,000萬新加坡元(約2.4億港元),主因生活繁忙,無暇運動或維持均衡飲食。
港大亦有研究反映服用保健品的港人數字上升,2008至2014年間增加37%,每人平均每月消費更從409元升至744元,增幅逾8成。當中最多人(44%)服用的是維他命或礦物,消費最多的則是中式保健品,每月花費667.2元。
本港消費者服用保健品的原因類似新加坡,港大調查發現約3成人認為保健品有助健康,但有約1成人認為保健品沒有好處。
維他命、中草藥等保健品是否真的對健康有效?新加坡健康科學機構(HSA)表示,市面上一般保健品無甚用處,但亦無過深貽害,健康人士毋須徵求醫生意見亦可服用,但需要服用處方藥物的人士以及孕婦等則應多加注意。
多款保健品與處方藥一起服用,易使藥物無法發揮藥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表示,維他命K、E,以及白果等若與處方藥一起服用,均可阻止血液凝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更指,抗氧化保健品如維他命C及E的確有效保存健康細胞,但癌症細胞亦然,連續5.5年每日服用400毫克維他命E的男性患上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17%,若有接受化療亦會降低其功效。
俄亥俄州立大學去年研究更顯示,普通男性連續10年服用高劑量維他命B(20毫克B6或55微克B12),比不額外服用的男性患上肺癌的機率多2倍;吸煙男士更甚,每日攝取高劑量維他命B6可使肺癌風險高3倍,高劑量維他命B12更可令其增加4倍。
坊間更常見有關保健品的謠言。本港網上近日流傳以醫管局名義發出的信息,指維他命C可預防流感;醫管局強調從未發出過該項聲明。哈佛大學醫學院指,維他命C對流感的治療功效微不足道,成年人在患上流感後每天攝取多於200毫克平均可縮短患病期8%,即病少一日;目前亦沒有證據顯示維他命C可以預防流感。維他命C更不可過量服用,服用400毫克以上則會從尿道排出,每天服用逾2,000毫克更可導致噁心、胃痛、腹瀉等。
立法會議員李國麟去年表示,本港現行條例如《藥劑業及毒藥條例》、《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等,均無法有效監管保健食品,可見避免花費冤枉錢的主導權仍在市民手中。達到健康應從培養健康生活習慣做起,而不是以保健品取代藥物,服用前亦應尋求醫生意見。
營養太多 恐弄巧成拙
- 維他命B: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發現,長時間服用高劑量維他命B6及B12可增加肺癌風險2倍,男性煙民每日攝取多於20毫克B6更增加3倍
- 維他命C、E:兩者均屬抗氧化性質,美國國立生研究院指長期服用高劑量可增加前列腺癌風險17%
- 魚肝油:雖含有豐富維他命A,但暫無科學證據證明可以預防近視,服用過量亦危害身體,香港2004年曾有家長讓女兒每天服用20多粒魚肝油丸,導致維他命A中毒而需換肝
- 冬蟲夏草:中國科學院表示暫無實驗證明可以防癌;國家食藥監總局前年表示長期服用可致砷過量攝入,規定企業不可以將有關產品作為保健品直接出售給消費者
撰文 : 沈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