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帥青:「難得」有情人 交友軟件可充當月老?

City

發布時間: 2018/02/14 00:30

分享:

分享:

作者Facebook專頁

今日迎來的情人節,本應浪漫渡過,逾半港人卻因工作太忙而遙不可及。有專家建議使用交友軟件結識異性,國外研究亦發現電子紅娘效果不亞於傳統約會,但仍需注意安全,免落人財兩空。

香港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最新調查顯示,近8成港人認為工作對戀情發展有負面影響,當中逾半表示因工作太忙無暇發展戀情。盈力僱員服務首席顧問孫立民建議,工作忙碌可透過交友應用程式結識更多異性。

時下流行多款交友軟件,常予人「閃電約會」(下稱閃約)的兒戲感覺。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雜志表示,透過交友軟件終成眷屬的有情人比率上升,時下有3分之1的婚姻始於網絡,成功配對者婚姻更長久,離婚率亦較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2012年的研究亦指,透過網上結識的夫婦對婚姻感覺更佳。

美國康奈爾大學指交友軟件令社會面貌大變,因為以往結識異性的途徑有限,頂多由身邊人介紹,吉拉德定律(俗稱250定律)亦認為每個人身邊認識約250個人;但社交媒體讓人突破自己固定的社交圈子,更可接觸不同文化及種族背景的人,交友軟件實際上是推動跨種族婚姻的重要因素。

電子情場並非一定是戲場。據市場統計公司SimpleTexting,使用交友軟件的主要目的是追求長遠關係,統計顯示男女用戶各佔約4成;只有約2成男士追求非嚴肅關係,女士更只得14.8%。交友軟件用戶中52%其實沒有試過閃約,反而有13%成功求婚。

學術期刊《美國社會學評論》認為,網上結識的夫婦婚姻較穩固,或因軟件的篩選系統有助用戶尋找與自己興趣相近的異性。此外,網上交談氣氛較輕鬆,或構成雙方易建立關係。

交友軟件Tinder去年榮登蘋果App Store用戶數量榜首,頭15位中亦有約3分之1是交友軟件,可見使用約會軟件已成全球趨勢。但交友軟件良莠不齊,需注意「catfishing」行為,以防被不法之徒利用假身份欺騙。Google時下有反向查詢圖片功能,用戶可透過此功能查明心儀用戶的照片是否真實。

曾拍攝記錄片《Catfish》的監製人Nev Schulman表示,不少騙徒並非意圖騙色,而是在對方情到濃時騙取錢財。用戶應該爭取盡早與對方在網上進行視像通話,以確認對方身份。若對方遲遲不肯露面,則應提高警覺,甚至斷絕聯絡。

數位鑑識專家Jonathan Rajewski亦強調保障個人資料,避免透露過多,住址、電話號碼等更應保密,若有不慎,輕則身份被人盜用,重則可影響人身安全。天涯何處無芳草,一眾單身人士大可善用科技於茫茫人海中尋覓另一半,亦應提高警覺免人財兩失。

交友軟件安全事項

  • 反向查詢:美國電視主持人Dr. Phil表示,不少交友軟件上有冒用他人資料的騙徒,建議使用Google圖片查詢功能確保「相如其人」
  • 網上談心:紀錄片監製人Nev Schulman建議,程式用戶應該爭取盡早與對方在網上交談,以確認對方身份,又指對方遲遲不肯露面,則應提高警覺
  • 保障資料:數位鑑識專家Jonathan Rajewski表示,不應在軟件上提供過多個人資料,避免人身受到威脅,亦預防資料被他人盜用

撰文 : 沈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