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食滯點算好?中醫分享簡易消滯茶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8/02/22 16:41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46

分享:

分享:

註冊中醫師楊明霞推介2款食療,有助改善吃滯情況。

農曆新年前後不停吃大餐,團年飯之後又是開年飯,加上拜年時必吃的各式糕點、糖果零食等,容易因食滯出現腸胃不適。吃到肚滿腸肥之後,除了有機會體重增加, 更可能「食滯」或腸胃不適。靚太Cherry向註冊中醫師楊明霞請教消滯、消脂的方法。

在中醫角度何謂「吃滯」?

楊明霞醫師表示,在中醫角度,「吃滯」了的意思即是說,如果那個人吃完一餐之後,第二天突然間無論早、午、晚三餐都沒胃口吃,甚至吃完之後那一晚睡得不好,都可以算是「吃滯」了。通常脾胃功能弱的人都會比較容易「吃滯」。因為脾是負責輸送營養到不同的地方。

過年的時候很多時親朋戚友或者朋友聚會都會較多,同時過年食品例如煎堆、油角、蘿蔔糕、芋頭糕等全都是高熱量、難消化的食品,吃得多的時候都會令自己吃滯。

「吃滯」了有甚麼食療?

楊醫師解釋,如果熱底的人吃滯了,通常會覺得有口苦、口氣等問題,可以用茉莉花、莱菔子、雞內金等食材焗水、泡水或煲湯。

如果是寒底的人可以用玫瑰花、麥芽、穀芽、山楂焗水。穀芽、麥芽可以消除如蘿蔔糕、煎堆這些米類的積食。山楂是消肉類的積食如果吃太多豬肉、牛肉、羊肉等。另外,通常吃滯都會傷脾胃,傷了脾胃會令心情沒那麼好,所以可以在茶裡加一些玫瑰花,有助疏肝解鬱。

如何預防自己「吃滯」呢?

楊醫師教路,臨吃大餐之前,肚臍對上四吋的位置,即中脘穴,大概按15秒,可以抑制食慾,在吃大餐前就可以避免食慾過盛。

中脘穴

取穴:上腹部正中線臍中上4寸,當歧骨(胸劍結合部)與臍中連線的中點

功效:和胃、寬中、消食

【延伸閱讀】中醫教3招KO食滯 飯後半小時摩腹促進消化

撰文 : Cherry 靚太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