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故事國際幼兒園用故事教學:故事不是教硬知識

親子

發布時間: 2018/03/01 11:39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46

分享:

分享:

新創校的奇妙故事國際幼兒園,是全港首間以「口說故事教育」為課程理念的國際幼兒園,奇妙故事國際幼兒園主要以英語為教學語言,幼兒園學生除了每天會聽故事,幼兒也會參與兒童論譠,並會動手製作跟故事有關的學習計劃。

【延伸閱讀】藍田優質幼稚園名校 佛教金麗幼稚園故事教學啟發思維  

鼓勵發問和表達

校長莫萊茵教學達18年,是香港歷史博物館兒童故事導師,她以多年幼教經驗創立「口說故事教育」,並把理念引入新校。三、四歲幼童本來就坐不定,但莫校長就有辦法令他們集中,讓他們定睛看她手上的故事本。

學校有一幅作教學用的環保水泥牆,當小朋友看完故事,孩子會在水泥牆上畫下想法及感受,圖中為莫校長。(陳智良攝)

該校會用世界節日去設計課程,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音體美活動都會配合故事去發展,校長舉例教國際友誼日時,孩子讀完故事後,便會透過體驗活動去理解友情。她也曾引用台灣作家童嘉的《我只醒來一點點》教授世界睡眠日。

內容很簡單,講述主角每日賴床,與媽媽拉鋸,但可藉此向學生解釋兒童權利、時間運用等。

在教學設計上,學校會用淺白方法例如開放式問題、選擇及是非題等幫助他們表達。(陳智良攝)

她笑謂過往教學常觀察到幼童對聽故事最著迷,然而「口說故事」並非單向講故事給小朋友聽,老師教學時除了會帶出故事主旨,更著重跟小朋友互動,鼓勵幼童發問、表達意見及討論,以提升其情意、認知、個人感受及對社會理解。

故事不是教硬知識,而是提供一個情境,讓他們代入,那不是常規課程可達到的教育目標。三、四歲幼童坐不定,我們希望孩子在沒有太多規範的環境下,接受啟發。

校舍的3000呎空間同時不設間隔,校長解釋,在設計上也是希望多讓學生自由探索及周圍走,並更容易設計師生活動。

學生會用桌遊學習講故事。(陳智良攝)

加入兒童論譠

學校課程另一特色是加入兒童論譠,由老師找出當天的熱門新聞議題,帶領學生發表想法,小朋友進而討論一個學習計劃,例如合作舉辦一場時裝秀、砌一條青馬大橋,以達到自主學習目的。

他們會邀請校長在計劃書上簽署,學習計劃不一定限制完成時限,全按照孩子能力,有些小朋友會很想掘深一點,老師會容讓他們學久一點!

位於元朗的奇妙故事國際幼兒園現開設12至36月的學前班、一至四歲的親子遊戲小組班等。

撰文 : 胡麗珊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