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重周身骨痛易眼瞓 中醫推薦袪濕食材KO濕重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8/02/28 16:43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46

分享:

分享:

赤小豆、綠豆、芹菜、黃瓜及蓮藕等,都屬於袪濕熱食物。

天文台預告,由本周五起至下周一,濕度可以高達100%, 天氣濕度高,可以預計風濕、關節痛會統統來襲;濕度高令人覺得極之疲倦,總是覺得睡得不夠。對付高濕度怎辦好?一般人又如何去濕?

註冊中醫師許懿清較早前接受《經濟日報》訪問時表示,由於香港地理上濕度較高,尤其是春天,去濕便成為煲湯的主要目的。

但煲湯也要根據體質,許醫師稱港人常見有4大體質:平和、濕熱、氣虛及陰虛等,若能因應體質選擇湯水,可以帶來更大的養生療效。例如同樣是應對春夏的濕重,如陽氣不足便先補氣,而脾胃差要去濕,便應先健脾才能見功。

【延伸閱讀】夏天潮濕易全身疲累 中醫拆解感暑徵狀

註冊中醫師許懿清表示,傳統湯水結合了對食材及環境的了解。(車耀開攝)

根據體質袪濕

她指出,熱與濕是「好朋友」,很容易便糾纏在一起,也會受各種不健康狀況的侵擾,所以濕熱體質者要注意養生,箇中關鍵就是在於去濕清熱,避免濕熱加重,例如多吃去濕熱的食品,如赤小豆、綠豆、芹菜、黃瓜及蓮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而飲食亦宜清淡戒甜食及煎炸等燥熱食物。

至於陰虛體質進補宜採用補陰、滋陰、養陰等法,如生地、麥冬、玉竹、珍珠粉、銀耳、冬蟲夏草、石斛、龜板等也可帶來補陰虛的功效。

以下介紹的兩款袪濕湯水,針對濕熱及陰虛的對質,但許醫師強調,湯水是食療的一種,但並不是治病的處方,只適合無病時食用,有病就要求醫。

【延伸閱讀】中醫拆解中藥謬誤 邊種紅豆可祛濕?

湯水推介:

1. 滋陰化濕湯

材料:生地、丹皮各1両,石斛5錢,赤小豆、薏米各5錢,陳皮一小塊,瘦肉1斤,水2,500毫升。

作用:滋陰而祛濕,不傷津液,可改善陰虛內熱。

石斛(右)及花旗參(左)也是常用作袪濕清熱的藥材。(《經濟日報》圖)

2. 茵陳薏米赤小豆瘦肉湯

材料:茵陳5錢,薏米、赤小豆各1両,土茯苓2斤,瘦肉1-1.5斤,生薑4片,蜜棗5粒,水3,000毫升。

作用:清熱袪濕,化積利尿,有助身體抗衡潮濕天氣的壞影響,減少生病。

赤小豆是常用的煲湯袪濕食材。(湯炳強攝)

 

撰文 : 余少海 TOPick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