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帥青:博物館也用VR 科技帶動人流?

City

發布時間: 2018/03/14 00:30

分享:

分享:

作者Facebook專頁

博物館、文化館往往成為小眾玩意,此在外國亦非罕見,故各地博物館等花盡心思拉近與公眾距離,吸引大眾,如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已開始使用VR技術,香港亦須從後急追。

據康文署統計數字,本港各大博物館參觀人數呈下降趨勢。2014/15至2016/17年間,科學館參觀人數減少逾30萬,文化博物館從93萬跌至78.7萬,藝術館入場人次亦於2014至16年間急降7成。

多地亦見民眾減少參觀博物館,台灣也不例外,國立歷史博物館入場人次從2011至15年間減少多達54萬。時任館長張譽騰分析,當地博物館主要被高互動性的動漫展等搶客,建議透過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科技,讓藝術文化展內容更豐富及具互動性。

傳統展品如化石、文物及圖畫,即使有職員在場講解,亦難免傾向單方面向參觀者傳達信息,缺乏互動之說由此而來。若非本身對展覽有興趣,普通市民可能感到沉悶,年輕人或更甚。VR技術何以成為博物館得力助手,而非只是引人注意的噱頭?

以藝術展為例,藝術作品在解釋後更為人欣賞,而VR技術可以展示展品以外的藝術元素。

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致力在虛擬現實中復原著名畫家莫迪里安尼(Amedeo Modigliani)的工作坊和故居,參觀者透過VR可「親訪」,以了解其畫風及個人生活等。芬蘭國家博物館更將參觀者「帶進」R. W. Ekman的名畫,讓他們與畫中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及其內閣官員「對話」。

VR之主要目的是讓人們體驗多種不同環境,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以此讓兒童近距離接觸恐龍等生物,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最新推出的VR旅程,亦讓參觀者自由追溯生物演變史,選擇各類生物,可立刻目睹其真實大小及生活形態。

展覽善用科技,自然有助吸引兒童。奧克蘭戰爭紀念博物館在流行電子遊戲Minecraft中,重造一戰時的加里波利戰場,讓兒童透過VR化身為參戰的新西蘭及土耳其士兵,深入了解戰役的經過和規模,以及藉士兵們的日記及家書,體會他們承受的痛苦。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已有在網上提供免費App,供市民自行在VR頭套中暢遊遠古世界。若科技已可提供多種體驗,則會否變相貶低博物館的存在價值?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長Bruno David認為,科技能提升展覽質素,但終究無法取代真實展品,並舉例指網上已可看到高清版的莫奈名畫,親眼目睹帶來的更多是精神上的滿足。

VR技術仍未成熟,且價格高昂,但本港去年博物館展首次推出VR展,讓市民體驗拯救文物的工序,獲得不俗回應,證明互動性確有助提高市民興趣,本港博物館值得鑽研如何善用此類技術。

博物館用VR技術的好處

增加互動:一般展品缺乏互動性,難以讓參觀者投入,芬蘭國家博物館利用VR技術,將參觀者「帶進」著名畫家的作品,讓他們與畫中人物「對話」

深刻體驗: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VR旅程,可讓參觀者追溯生物進化歷史,站在「大象」旁邊亦可感受其身形大小

迎合兒童:奧克蘭戰爭紀念博物館結合VR技術與流行電子遊戲Minecraft,讓兒童在遊戲裏模擬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新西蘭及土耳其士兵

撰文 : 沈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