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激素和抗生素 學校餐飲供應商承諾提供「7無」膳食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3/25 14:48

最後更新: 2018/03/25 16:15

分享:

分享:

有調查顯示,港人多外出用膳或吃外賣,對可持續食品或膳食認知亦有不足。(張永康攝)

一項調查顯示,受訪港人平均一周有6餐會外出用膳或買外賣,並以食物質素及味道為首選。近年提倡可持續膳食(Sustainable Diet),惟調查同時指出,港人對此認知不足,甚至未曾聽聞或食用,建議餐飲業主動提供可持續膳品予食客。

香港醫療專業人士協會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進行,於本月中旬以電話形式隨機訪問1,014名18歲或以上的市民,發現受訪港人平均一周有6餐會外出用膳或買外賣;受訪者選擇食肆時最注重食物質素及味道,比例達74%,其次為菜式選擇及食材用料,食物營養則排第四。至於選購食材方面,受訪者認為品質最重要,其次為營養價值。

為減低地球污染及氣候暖化等問題,社會提倡「可持續膳食」,即指食用的肉類海鮮蔬果、農作物、雞蛋、牛奶食品及調味符附合以下「7無原則」:

  • 無添加防腐劑
  • 無被基因改造
  • 無化學物
  • 無催生激素
  • 無添加荷爾蒙
  • 無抗生素
  • 無使用化學殺蟲藥和無使用化學農藥

調查結果顯示,只有四分一(25%)受訪者曾聽聞「可持續膳食或食品」,當中近半無在香港食用過該類食品,而6成受訪港人表示未曾光顧以「可持續膳食」為烹調原則的食肆;另有7成受訪者表示不懂得分辨可持續食品。

世界名廚Ebbe Vollmer以其家鄉瑞典為例,指當地現時已有過半奶類製品屬可持續食品,而麥當勞亦有提供可持續食品餐單;即使其他歐洲地區亦有5至6間大型連鎖食肆提供可持續食物,但他留意到香港不少快餐店及酒樓食肆多用重口味或重化學調味的加工食品,亦未有提供可持續食品於食客選擇,認為香港明顯落後於歐洲地區。

香港醫療專業人士協會創會主席江明熙表示,本月剛推出「可持續餐桌膳食計劃」,目前已獲5間餐廳參與,期望今年內推出網上或實體版的可持續食物指南,供市民及業界參考。他亦建議餐飲業加入或標籤至少一項可持續膳食菜式供食客選擇,冀政府多推廣可持續食物,加強市民認知。

「可持續餐桌膳食計劃」參與者:

  • 帆船飲食管理有限公司(學校餐飲供應)
  • 雪山冰廳
  • 富臨飯店
  • 桃花源小廚
  • 九龍草地滾球會餐廳

註:參與餐廳未來半年將加入及標籤至少一項菜式為「可持續膳食」供市民選擇;如有剩食時,亦會捐給惜食堂。

資料來源:香港醫療專業人士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