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情緒病求診DSE考生 家長先察覺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3/26 08:00
準DSE考生面對一試定生死的情況,壓力自然大,有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指出,約7成DSE考生求診個案,均是由家長先察覺其情緒有問題,呼籲家長密切留意子女言行有否異常、以及注意溝通方式及宜忌,助子女減壓。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表示,近年求診的學生個案中,約6、7成都是由家長、特別是母親先察覺子女問題,約2成是由學校建議下求診,1成是學生自行察覺求診。
她表示,目前應屆考生正忙於溫習備試,有情緒困擾的學生,一般不會在這段時期求診,而家長是其最密切的接觸者,建議要留意子女言行有否焦慮、抑鬱徵狀,例如睡眠質素轉差、肚痛、頭暈、作嘔、臉上突然長滿暗瘡、集中力下降、做事沒心機等,或者經常將「死啦,我唔掂啦」等負面說話掛在嘴邊。
面對可能有焦慮症狀的子女,她提醒家長不應採取激將法,例如向子女說「若DSE成績差便出社會工作」等,應多關心、多聆聽及多陪伴。若情況嚴重,應向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求診,強調身心健康比讀書成績更重要。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吳寶城認為,家長可作支援角色,向子女提供舒適溫習環境,並易地而處設想其學業壓力,採取間接溝通方式,例如寫紙仔或傳短訊,讓子女有時間及空間消化內容,待溫習後再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