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囚人士易受情緒困擾 「健心館」助走出抑鬱困局【有片】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4/08 16:47

最後更新: 2018/04/08 17:04

分享:

分享:

「健心館」心理治療計劃專為有需要的女性在囚人士提供系統化的專業心理評估及治療。(政府新聞處圖片)

在囚人士服刑和適應院所生活時,可能會受精神健康問題影響。58歲的敏琪(化名)因犯上洗黑錢罪而入獄,她坦言自幼家境貧窮,因父親「爛賭」,家中經濟緊絀,有時連交學費的錢都沒有,經常拖欠學費,因此從小到大都很在意金錢。最終,敏琪因「一時愚昧」,犯上洗黑錢罪,被判入獄。獄中的敏琪罹患抑鬱症和焦慮症,幸參加心理治療計劃,才走出身心的困局。

敏琪回想剛入羅湖懲教所時,心情非常難過、失落,終日胡思亂想,情緒陷入谷底,不知如何走出困局,經臨床心理學家評估後,證實患上抑鬱症和焦慮症。

敏琪除了寢食難安之外,更自我封閉,不想與人溝通。及後,院所安排她參與「健心館」心理治療計劃。臨床心理學家麥慧明表示,計劃專為有需要的女性在囚人士,提供系統化的專業心理評估及治療,協助她們處理情緒問題,讓她們在情緒、思想及行為上,持續有正面的轉變。

麥慧明(右)指敏琪接受院所心理治療後有明顯的進步。(政府新聞處圖片)

麥慧明指敏琪入獄初期,患有情緒病,除出現抑鬱及焦慮的情緒,她面對的壓力亦十分大,

我們幫助她轉變,讓她遠離思想陷阱,我們亦運用正向心理學,訓練她從負面事件中,搜集正面的元素,發掘她內心的強項!

麥稱,敏琪透過填寫「正向日記」,搜集每天感恩的事情寫在日記內,如職員對她的關懷及幫助,慢慢地她持續學習到很多的東西。在接受治療後,敏琪明顯有進步,更發現自己不少強項和潛能,從而建立自信、走出抑鬱。

敏琪的轉變最開心的莫過於其家人,敏琪的丈夫指,她參與計劃後有很大的轉變,除了重拾笑容外,更會寫信給家人,鼓勵他們凡事不可以向一方面看,從多方面看的角度會有所不同。

重獲自由的敏琪(右)和女兒一起購物,共享天倫之樂。(政府新聞處圖片)

而敏琪的女兒亦看到母親的轉變:

媽媽比以往正面很多,漸漸跟我們分享趣事,開朗地對待每一件事,不再輕易鑽牛角尖!

敏琪現已出獄並完成法定監管,重獲自由及重返社會,更重拾精神健康,開展新的生活。她直言家庭在其生命中佔很重要的位置,沒有其他事情超越它。她又指獲釋後要維繫家人的感情,想做一個全職的母親及妻子,以彌補失去的時間。

從敏琪的經歷,可見即使患有精神健康問題,只要獲得別人鼓勵和恰當的治療,都會有出路。

【延伸閱讀】聖公會聖馬太小學設免費功課輔班 校長:成績表絕不顯示名次

【延伸閱讀】黃浩然兒子讀華仁小學 黃浩然:不需好叻要快樂學習【有片】

香港經濟日報 App

免費即時新聞

立即掃描

搶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