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防波堤「崩角」疑雲 路政署:防波堤科學合理安全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4/09 18:14

最後更新: 2018/04/09 21:08

分享:

分享:

2017年12月港珠澳大橋主橋東人工島航拍照片。(圖片由路政署提供)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防波堤石躉、即內地稱為「扭工字塊」,被質疑遭海水沖散。路政署昨日就爭議解畫,強調防波堤設計具科學﹑合理及安全性,亦與施工圖吻合,並無出現被沖散的情況。署方又指,本港或美國海岸保護工程都有使用「隨機安放」方法,確保能夠保護大橋隧道的表面結構。

路政署署長鍾錦華表示,昨日(8日)已與大橋管理局會面,並親身到大橋東﹑西人工島視察過,認為人工島防波堤設計具科學﹑合理及安全性,強調並無出現被沖散的情況,又指其設計可抵禦300年一遇風浪,着市民放心。

路政署署長鍾錦華(黑色西裝者)昨日(8日)親身到港珠澳大橋東﹑西人工島視察,並與大橋管理局會面。(圖片由路政署提供)

他解釋,昨日已查看管理局的施工圖,認為防波堤實物與施工圖吻合,而翻查不同時段的照片紀錄後,防波堤由剛建成至現時都沒有移動的迹象,因此不存在被沖散的現象。鍾說,前日曾進入大橋隧道沉管觀察,期間特別留意駁口位置,強調並無出現有報導指駁口可能出現移位﹑裂紋及滲水現象,故看不到人工島有不安全的情況。

為何人工島大部分「扭工字塊」整齊鋪設在海面上,島頭位置的「扭工字塊」卻排列在水面以下且參差不齊?路政署首席政府工程師(特別職務)江大榮解釋與設計原意有關,人工島防波堤的所有「扭工字塊」都是同一物料,其中離開水面,排得較整齊的「扭工字塊」,是用作防波之用;而海水平線以下﹑不規則的「扭工字塊」則用來保護隧道的表面結構,且涵蓋岸邊130米以外的範圍。

港珠澳大橋主橋東人工島現狀。(圖片由路政署提供)

江大榮續稱,大橋管理局所指的「隨機安放」,在本港和美國的相關規範亦出現相關詞語,在工程界內已「由來已久」,有特定用意,以人工島島頭位置為例,設計要求每100平方米(10米乘10米)位置,會擺放55個「扭工字塊」,姿勢不用規定,並強調是出動工程船擺放,不是隨意放。

被問及為何人工島現狀與當年公布的構想圖有出入,鍾錦華指,2014年之前的所有人工島圖則屬階段性概念,以它們與現狀作比較意義不大,工程是按照經過核實的施工圖進行,大橋管理局並無修改過施工圖。他說,人工島防波堤建成以來,「扭工字塊」現狀與施工圖的標示一樣,故無需要修復已擺放好的「扭工字塊」,亦不會影響人工島的沉降。

2017年5月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扭工字塊安裝完成圖。(圖片由路政署提供)

2017年8月14日颱風「天鴿」襲擊前的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圖片由路政署提供)

2017年8月30日颱風「天鴿」過後的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圖片由路政署提供)

2017年12月港珠澳大橋主橋東人工島航拍照片。(圖片由路政署提供)

鍾錦華又引述大橋管理局表示,該局會定期目測「扭工字塊」之間的密度,如發現有異樣,便會進行測量,再作出補救措施,跟國際慣常做法一樣。

他舉例:

原本重疊放的「扭工字塊」,突然出現疏離或疊高情況,管理局會作出適當跟進。

【延伸閱讀】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防波堤「崩角」 大橋管理局:是設計

【延伸閱讀】港珠澳大橋防波堤被質疑崩角 林鄭:勿因一張相懷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