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通識科不考政治談考試壓力 補習名師:考生最怕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4/11 19:37

最後更新: 2018/04/11 21:47

分享:

分享:

DSE通識科連續第2年沒考政治題。(資料圖片)

DSE中學文憑試通識教育科今日(11日)開考,卷一必答題連續第二年沒直接涉及政治事件,3條必答題分別問及參與義工計劃及公民身分理解、DSE考試壓力與香港教育,以及器官捐贈經濟補償爭議。TOPick請教了通識教育科補習名師Dr. Costa Chan,她認為必答題中關於考試壓力的一題,最考起考生,亦是考生最怕的題型。

通識教育科卷一3條必答題:

1. 義工計劃

取材聯合國志願人員組織(UNV)2016年年報及報章新聞,要求考生闡述UNV計劃中國家或地區之間的義工流動,以及解釋香港義工在參與國際義工計劃時可能面對的兩項挑戰。另外,題目又要求考生分別講述贊成及反對「香港人與其參與境外義工計劃,不如參與自己社會的義工計劃」陳述的理由。

2. 考試壓力

題目與考生面對DSE考試壓力有關。考生需就報章新聞陳及評論、DSE考試壓力來源等資料,講述青年人考試壓力趨勢、NGO對香港教育的關注。

3. 器官移植

題材與器官移植有關;提供的資料分別是一段關於伊朗可合法售賣腎臟的新聞,以及新加坡允許器官受贈者向捐贈者提供經濟補償的文章。考生需要解釋兩地差異,並解釋為活體捐贈者提供經濟補償所引發的爭議。

通識教育科卷二3條題目,3選1作答:

1. 留守兒童

提供的資料是一段中國「留守兒童」背景的文章,以及國家總理李克強講話的新聞,考生需解釋「留守兒童」現象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可能造成的影響。另外,題目又問考生有多大程度上認同「在現代化的社會,社區應比家庭在養育孩子方面擔當更大的角色」並解釋同意與否的原因。

2. 購買電動車

資料取材於全球電動車銷量及購買電動車稅務豁免優惠的2篇新聞。考生需影響人們購買電動車的決定,亦問考生有大程度上認同「政府應提供經濟誘因,以增加在香港社會使用非汽油作能源驅動的交通工具」並提供原因。

3. 抗生素耐藥性

資料是一篇有關聯合國秘書長對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的言論的文章,要求考生解釋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的蔓延對生活質素可能造成影響。考生亦要回答及解釋有多大程度上認同「全球化妨礙多於促進對大規模疾病的控制」。

綜觀2份試卷,Dr. Costa認為,整體難度不算深,電動車、器官移植、發展中國家等都是「大路」題目,無論在日校或者補習社,學生都會接觸到上述議題。

她認為,在卷一3條必答題中,第2條問及考試壓力的一題會考起考生,

不少考生最怕一題兩問,回答問題時不知答案的佈局,又不知應該寫多少,影響做卷的時間分佈。

DSE通識科有關考試壓力的必答題中,當中(C)涉及一題兩問,補習名師稱是考生最怕。

對比歷屆題目,Dr. Costa又認為,今屆試卷所提供的資料較多,考生需更多時間處理資料,可能未必有足夠時間回答所有問題。

資深通識科老師張銳輝表示,今年通識科整體沒有以政治事件出題,他提醒,DSE壓力題目與考生雖有直接關係,但是要求考生整理及回應資料,若過多表達個人想法,則不乎答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