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甲型地貧患嬰大多有生長發展遲緩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4/13 01:00

分享:

分享:

(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刊載公立醫院一項調查,就本港96年至15年間於產前或產後確診患有甲型重型地中海貧血的嬰兒展開為期20年的跟進,期間共有9名嬰兒確診患有甲型重型地中海貧血,全數均屬純合子東南亞型基因(SEA)缺失。

團隊研究指,9名嬰兒的母親中,有5人於公立醫院接受產前護理,並早於產前診斷出有甲型重型地中海貧血,5人確診後均決定繼續懷孕,並進行2至4次宮內輸血。7名孕婦進行產前超聲檢查後,發現當中4人的胎兒有心臟肥大、2人胎兒有水腫變化,其中一胎的水腫問題於宮內輸血後解決。

研究顯示,所有胎兒出生時均出現呼吸困難需搶救及深切治療,全數4名男嬰均有尿道下裂情況;2/3嬰兒更出現生長及發展遲緩。當中有2名初生兒需要於20個月大時,接受骨髓移植,及後完全治癒,毋需長期輸血;其餘7名嬰兒需定期每3至6星期接受輸血。

團隊表示,巴特氏血紅蛋白胎兒水腫綜合症(BHFS),亦稱純合子甲型重型地中海貧血,曾一度被認為是會引致胎死腹中的致命疾病,惟過去廿年本港在產前診斷、胎兒宮內輸血和新生兒深切治療各方面的進步,患嬰可存活甚至長大成人,研究中最年長的患者現已20歲;又指輔導甲型重型地貧患者的準父母時,應保持開放及審慎樂觀的態度,並提供適切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