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婆婆都貪靚 80後髮型師創義剪團體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4/30 00:00

分享:

分享:

Alex指,成立易剪義是希望髮型師以技能回饋社會,讓剪髮變得更有意義。(經濟日報記者攝)

「公公婆婆都貪靚,需要剪髮或者想染髮,我們就用技能回饋他們。」今年30多歲的髮型師Alex,早年與其他行內人士成立義工團體「易剪義」,為長者、露宿者及低收入人士提供義剪服務,亦與非牟利團體合作,為長者義工免費染髮,鼓勵他們退休後仍願意服務社會。

Alex2003年入行,由學徒做起,十年後已成為髮型師並招收學徒,每月以自己為「實驗品」,讓其他學徒嘗試以真人練習剪髮,但自己每月只需剪一次頭髮,剛巧有客人向他提到老人院的長者行動不便,難以親身到髮型屋修理頭髮,令他想有什麼方法可讓學徒汲取更多真人實戰經驗,同時又能幫助有需要長者:

餐廳可以為弱勢社群派飯﹑麵包店可以派麵包,那髮型屋又可以做什麼呢? 

因此,他於2014年4月成立「易剪義」團體,為長者﹑精神復康﹑智障人士﹑低收入戶﹑新來港人士﹑少數族裔﹑露宿者及臨終人士服務,希望除了為他們修剪頭髮外,也給予關懷:

只要有頭髮,我地都會剪。

「易剪義」三個字代表以自己純熟的技能幫助弱勢社群,令剪髮變得更有意義,幫人也是簡易的事。

Alex又說,「易剪義」由最初的6名同事,至現在發展至有約90名義工,當中九成為來自3間不同髮型屋的行內人士,餘下一成是曾經學習少許基本功的長者或半退休人士,讓行內及行外的有心人幫助別人之餘,也提升技術。

除了「洗剪吹」,亦與非牟利機構合作,為機構最高義工服務時數

Alex指,「易剪義」一星期大約出隊兩次,一般提供洗剪吹服務,義工團隊親自到服務地點義剪,亦會安排非牟利機構或老人院長者到合作的髮型屋接受服務,髮型屋會關閉一個早上,利用非繁忙時間進行義剪。除了「洗剪吹」,亦與非牟利機構合作,為機構最高義工服務時數的5名長者提供染髮服務:

公公婆婆其實都貪靚,他們都需要剪髮或者染髮。當他們發現自己頭髮染黑或變得整齊後,會感覺自己年輕很多,覺得回復活力,開始主動跟人傾談和分享,更會關心起我的生活。

Alex直言,現時世界著重社會責任,希望未來有更多同行加入,全港19區都能至少有一間合作的髮型屋:

傳統觀念認為髮型師讀書不成,其實我們也有服務社會的能力及熱誠,希望髮型師自己首先要放下對自己的成見。

81歲的林婆婆,已經擔當義工逾20年,現時每星期有2天在醫管局轄下的藥房做義工,負責派藥等工作,不時亦會到長者中心進行探訪活動。她上星期四(26日)首次接受「易剪義」服務:

今次差不多用了40分鐘洗髮及剪髮,之前都去過長者中心接受免費剪髮服務,相比下今次義工用較長時間幫我剪,細心一些,幫我修得漂亮些,我都好滿意今次的服務。

另一名77歲的王婆婆,每星期有3天去港島區一長者中心擔任詢問處義工,亦有協助中心舉辦活動和為其他長者磅重,累積服務時數為機構的首5名。她上星期四(26日)亦是第一次接受「易剪義」的染髮服務:

用了一個半小時,染了紫紅色,之前也是染棕黑色,所以是第一次染這個顏色,好像嚇倒人,但幾開心,過程好舒服,是新嘗試,哈哈!之後繼續努力做義工。

「易剪義」簡介
成立日期 2014年4月
義工人數 90人(9成是專業髮型師)
服務對象 長者﹑精神復康﹑智障人士﹑低收入戶﹑新來港人士﹑少數族裔﹑露宿者及臨終人士
服務範圍
  • 上門義剪(包括行動不便長者及患有危疾幼兒)
  • 到老人院或社區中心義剪
  • 臨終長者義剪
  • 到訪學校舉辦SEN學生剪髮指導班
  • 與聖公會合作舉辦南亞少數族裔晚裝髮型指導班
聯絡方法 在「易剪義」Facebook專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