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帥青:慢跑拾垃圾興起 環保又健康
發布時間: 2018/04/27 00:10
不少港人愛行山,郊外卻常見遺留垃圾。外國興起所謂Plogging的運動,主張一邊慢跑一邊撿垃圾,既能保持道路清潔,又能強身健體,但更讓人反思減廢的重要性。
牛津英文字典官方網誌近日探討新興字眼Plogging,即pluck(採摘/撿起)和jogging(慢跑)的混合體,是一種近兩年來開始流行的一種運動。最早可追溯至瑞典,當地青年指不但有助保持街道清潔,更可強身健體。
Plogging因包含不少屈身、蹲下及伸手等動作而鍛煉效果更佳,健身應用程式Lifesum統計指比起普通慢跑平均多消耗53卡熱量。外國本來已興盛長跑等運動,近年更因提倡綠色生活,plogging興起亦毫不稀奇。時下歐洲多國均有團體樂此不疲,例如法國成立不久的Plogging France,至今在Instagram上已有逾200人跟蹤。
英國《每日電訊報》今年2月將plogging列為「最2018年的健身熱潮」(The Most 2018 Fitness Trend),但表示此類運動早已存在,例如著名喜劇家David Sedaris在2014年因每天跑6萬步,一邊跑一邊清理薩塞克斯郡霍舍姆社區沿路的垃圾,獲當地政府為其頒發「殊榮」,將一輛垃圾車以其命名。
此風氣更逐漸有見於美國。非牟利組織Keep America Beautiful表示,美國街道垃圾問題每年耗費全國115億美元公帑,估計推動Plogging可抵消其中13億美元開支;此外,美國去年4成成年人及近2成青少年痴肥,鼓勵更多人Plogging有望一舉兩得。
外國甚至已有政府推廣Plogging,例如馬來西亞檳島市政廳準備在下周六(5月5日)舉辦有關大型活動,為參加者派發環保袋,慢跑上山清理垃圾。
本港暫時不見plogging興起,或因市區街道擁擠及高污染而不宜慢跑,且街上本已有政府聘用清潔人員。但此風未嘗不可紮根本土,因港人素來愛行山,去年單是郊野公園已吸引逾1,300萬人次,且郊外常見缺德人士隨地亂拋垃圾。
漁護署去年12月起移除所有行山徑垃圾桶,署方及後發現部分行山人士或因未適應新措施而致使垃圾滿地。本港實際上已有民間團體如香港遠足覓合團,自發性上山清理垃圾,既具運動性質,又可服務社會。
不過,此類活動終究只是亡羊補牢之策,仍需市民自覺減廢。「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理念在外國如日本等實行多年,成效頗佳,港人若說做不到,只能說是環保意願不足;與其將垃圾留下予義工及有心人Plogging,市民更應由自己做起,不做垃圾蟲。
外國Plogging興起
- 瑞典︰Plogging一詞最早可追溯至2016年,當地青年自發提倡在街上一邊慢跑一邊撿垃圾,強調有效鍛煉身體多個部位,又能因為改善環境而取得成就感
- 英國︰格林美獎提名喜劇家David Sedaris在西薩塞克斯郡熱衷每天跑步及撿垃圾,當地政府為表褒揚,將一輛垃圾車以其命名
- 印度︰科企商人Jacob Cherian本月初在社交媒體上組織Plogging Party,成功邀請18人參與在郊外一邊慢跑一邊清理垃圾
撰文 : 沈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