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人均居住面積 僅如乒乓波枱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4/29 14:57

最後更新: 2018/04/29 14:57

分享:

分享:

劏房戶林生指,劏房環境惡劣,「家裡只得一扇窗,每次打開都會傳來油煙,抖唔到氣,故被逼關窗開冷氣。」

劏房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有團體就劏房租金、面積等展開調查,發現本年度劏房租金指數較去年上升4.5%,而人均居住面積亦不足50平方呎,反映劏房戶正面對愈住愈貴、愈住愈細的問題。團體促請政府增加過渡性房屋供應,紓緩迫切的住屋需求。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於今年1月至3月,訪問68戶觀塘、土瓜灣、荃灣等地區的劏房戶,就劏房租金、電費、居住面積進行調查。平台收集了劏房單位租金,再將租金與應課差餉租值的差幅,計算入私人住宅租金指數,從而得出劏房租金指數。

研究發現,2018年的劏房租金指數為411.3,較去年3月的393.5上升4.5%。平台組織幹事黃嘉浚指,租金不斷上升,令基層市民生活百上加斤,「有住戶承受不了加租壓力,只能搬到更便宜但面積更細、環境更惡劣的劏房。」黃擔心,租金持續上揚,基層市民或會被逼露宿街頭。

研究又發現,劏房租金佔家庭平均收入的36.3%,較去年上升近3%。黃指,數字反映工資增長仍未能追上租金開支增幅,住戶只能壓縮生活開支,以應對租金上升的壓力。

除了租金上漲,研究亦發現劏房住戶的人均居住面積僅得49.6平方呎,相等於一張乒乓球桌的面積。黃表示,近年租住劏房的人數上升,由去年平均每戶住2.6人,增至每戶住3人,「需求增加,業主就愈劏愈細,每人的居住面積自然愈縮愈窄。」

從事雜工、月入1.7萬的林先生,一家五口居於荃灣區、面積不足100呎的劏房。林指,現時房租為4,300元,佔月入的3分1,「而下月業主更加租至5,000元,租金負擔就更重。」現時林生一家每餐多菜少肉,因為菜比較便宜,以此減低生活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