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瀕死露宿者 80後仁醫走進橋底義診:有人需要我就去回應【有片】

醫生診症室

發布時間: 2018/05/04 16:12

最後更新: 2020/05/18 16:11

分享:

分享:

中醫李家麟自2013年起,逢星期四晚也會與義工到深水埗橋底為露宿者及基層街坊義診。

懸壺者濟世?看見露宿者,不少人也退避三舍,即使病了也無人醫治。35歲的中醫李家麟卻偏偏走往水深火熱之處,救他們脫離病魔之手。李家麟從不漠視助人的呼喚,年少時為跛腳行乞的叔叔流淚,大學畢業後就為受病折磨、無力求醫的基層人士義診。7年來,他為基層街坊義診,也走進深水埗橋底替露宿者、劏房戶、低收入人士不收分文診症。

除夕夜見長者行乞 埋下助人種子

生老病死,特別容易觸動李醫師的情緒。中六那年除夕夜倒數,目睹人潮中有位失去雙腿的長者,拿著漱口杯,一面爬行,一面向途人叩頭討飯吃,他不禁淚流滿面,掏出身上所有錢給對方 。他疑惑:

大家也是人,為何生活狀況相差那麼遠?

這一幕烙印心上,至今仍觸動著他。作為中六生,雖知道有人會在垃圾筒找食物,有人瀕臨死亡卻沒錢治病,但親身接觸,並伸手援助還是頭一次。

看到香港有許多人患病卻得不到基本治療,很不安樂,形容自己彷如「在印度的貧民窟吃和牛打邊爐」。而且,愈有需要的人愈不主動求助,2011年他開始為街坊義診。

李醫師為伯伯按壓腰部,診斷病症。(車耀開攝)

義診見盡社會悲劇

2013年,李家麟與非牟利機構「榕光社」合作,揹著藥粉走進深水埗橋底,為露宿者診症,開展其「木人巷」診症生涯。

有位濫藥的婆婆膝蓋做過手術,鑲嵌了一塊鋼板,雙腳只能維持90度屈曲動作,無法伸直,每分每秒也在痛,連醫生也說沒有辦法。為了止痛,婆婆惟有服用毒品麻醉自己。

其後婆婆獲派公屋,居住不久她選擇重返橋底。李家麟解釋,橋底至少有位「姊妹」可照顧起居飲食,住公屋卻沒有,這正是制度僵化衍生的問題。

來求診的街坊,有的已來了超過一年。 (車耀開攝)

義診最棘手的問題

為露宿者診症有何困難?李醫師說單是病種已完全不同:

體質方面,露宿者營養不足,生存環境惡劣,要日曬雨淋,蚊蟲也多。這統統是問題,要為他們治病相當棘手。而且他們感染程度嚴重,傷口腐爛得快,甚至出現生蟲、見骨等情況。

家麟形容,橋底的露宿者全是「性格巨星」:

要他們來看病已經難,覆診就更難;稍有好轉,就不會來覆診。忍得到的痛,他們也盡量忍。我們已打開大門,等他們隨時過來。

他笑言,露宿者康復得最快時,就是入獄「遊埠」的時候,因為生活有規律,三餐定時,有做運動。然而,出獄不久,他們很快就打回原形,健康狀況轉差。要改善問題,醫療只是其中一環,還需其他配套。

診斷後,李醫師為病人寫藥方。(車耀開攝)

有人需要我就去回應

每次為露宿者義診,他總問對方:「有甚麼想我幫忙?」有辦法幫忙的,他也盡量嘗試;如無辦法,他就找其他人幫忙。義診7年,他也抱著「幫得到就幫」的心態,不會給自己太大負擔。不把自己壓垮,是他能繼續走下去的原因。

有人叫救命,難道不救嗎?聽到有人叫救命,自己心裡也會不舒服。最直接治療自己的方法,就是去幫助他們。有人有需要,我就去回應。

見證社區關係的變化

在橋底診症,也見證橋底變化,李家麟說來一陣心酸:

2年前,這裡的露宿者會打掃,地方尚算整潔,大家也會打招呼。近年油麻地天橋的露宿者被清場後,很多人湧到橋底。橋底的朋友也開始對人防備,把自己的「家」用重重木板包圍。現在要進去不像以前直接,要經過「玄關」、「走廊」才可抵達他們的睡床。

而且,衛生情況也變得惡劣。李家麟說曾站在橋底5分鐘,數到約有200隻老鼠經過。有位露宿的叔叔傷口被老鼠咬,受感染後昏迷3日離世。這一切也很嚇人,但一直得不到大眾關心。

除了診症,李醫師還與病人談近況,仿如朋友。(車耀開攝)

橋底下的大家庭

由於露宿者自我封閉,現時病人以附近低收入街坊居多。不過,逢星期四晚醫療的大門仍為街坊打開:榕光社的醫療車抵達深水埗橋底,排好椅子,等候求診的街坊。李家麟更號召了十多位義工參與,有在學的中醫醫科生,也有執業中醫。不論司機、診症的全都不收分文提供服務。

時間一到,街坊已排坐著等候。9點半至11點半這2個小時,義工一邊把脈、針灸,一邊說說近況,十分熱鬧,儼如一個大家庭。「說了多少遍,手腕不能用力耍,要輕力轉動。」診治被打傷的叔叔時,李醫師像家人般苦口婆心地勸告。但更多時候,他就像朋友般聽他們訴說心事,也經歷多番生離死別,病人無故「消失」已是很自然的事。

醫療車上藥粉齊備,診症後,義工就會為病人配藥。(車耀開攝)

大部分時間也貢獻病人

李家麟一星期有3天在自己診所工作,其餘時間就四出義診,包括深水埗橋底、失明人士中心;每月也有2次在榕光社為區內街坊義診。藥物、運輸全由榕光社提供援助。

他還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中醫朋友,自發建立一個20多人義診群組。每逢身邊朋友轉介個案,他們就派人到港九新界診症。義診7年,李家麟與義診團隊每年平均診治6000人次,合共超過4萬人次。

李醫師自2013年走出診所,到橋底義診。(陳國峰攝)

感激身邊默默支持的人

能夠風雨不改義診7年,他說全靠了不起的父母和女朋友默默支持。

父母自小也教而不管,給予很大自由度,讓子女做想做的事,只會告訴我們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女朋友更是給予莫大包容。她並非修讀中醫,但多年前已隨李醫師到榕光社為病人配藥、管理藥房,培訓義工,被李醫師形容為「配藥部大隊長」。每當有突發事情,李醫師要立即出動診症,也總獲女朋友體諒。

逢星期四晚,榕光社的醫療車與中醫義工團隊也會抵達深水埗通州街橋底。( 車耀開攝)

未來,他不會放棄義診,但會慢慢退下來,讓其他有心人統籌橋底義診服務。懸壺濟世這些年,他說:

最滿足的是,當看見有需要的人,我有去回應他們,對得起自己。

【更多橋底義診故事】

【延伸閱讀】曾住過劏房的90後中醫橋底義診:不想露宿者孤獨等死

【延伸閱讀】低調行善的橋底仁醫 TOPick採訪手記:充滿善心的深水埗橋底

【更多好人好事】

【延伸閱讀】髮型師為露宿者義剪:助人也快樂

【延伸閱讀】牙醫夫婦免費為邊緣人士義診:我們做的很微小【有片】

【延伸閱讀】暴風少女出獄後執剪刀為長者義剪 遇挫折還是笑一笑繼續生活【有片】

撰文 : 黃泳欣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