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石春路或誘發足底筋膜炎 勿行多於1分鐘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8/05/03 11:55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45

分享:

分享:

專家及骨科醫生直言,「行石春路促進健康」的講法並無科學根據,反而有機會導致足底筋膜炎。

香港不少公園設有「卵石徑」,俗稱「石春路」,坊間有指行石春路有保健及按摩腳底的效果,不少長者亦會行石春路。但有專家及骨科醫生直言,「行石春路促進健康」的講法並無科學根據,反而有機會導致足底筋膜炎,若長者不慎跌倒更可致骨折。

保健功能 未有實證

不少人認為,行石春路可改善心肝脾肺腎功能,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直言,有關講法沒有科學實證,

經常步行對身體有益,包括心肺功能及改善免疫系統,這些都有醫學文獻證明,但並沒有行石春路可促進健康的講法。

他指,從運動生理學角度而言,腳底包括了「身體感應器」,若輕度給予刺激,或能有助血液循環,

我們稱這些感應器為本體感應,負責感應身體與地面的壓力,再傳送傳息給大腦作平衡,當我們站立時,便依靠腳底的感應控制肌肉收縮,以維持平衡的動作。

雷又指,給予腳底一些輕度刺激,或可增加血液循環,從而提升感應能力,但若腳底要承受整個人過百磅的重量,則有可能因壓力太大而導致受傷。

行石春路時愈痛,不等於愈健康。

赤腳行走 風險更高

骨科醫生李安邦亦指,行石春路無助促進健康,更有機會導致腿部受傷,例如誘發足底筋膜炎,「誤穿承托力不足的鞋墊或赤腳走不平的路,均有機會引致足底筋膜炎。」然而,在石春路行多久才會誘發炎症,則視乎個人狀況,

若感痛楚仍不停下來,便有機會導致受傷。

他又指,大多數人都是赤腳行石春路,若本身患有足底筋膜炎者再赤腳行凹凸不平的路,有機會令病情惡化,走路倍感痛楚。李直言,曾有一名本已患有足底筋膜炎的50多歲男病人,因走石春路令病情惡化而求診,他指很多人或誤以為行石春路有助紓緩病情,

有些足底筋膜炎的治療方法是透過踏網球按摩腳底,但並非像行石春路般,用整個人的重量壓在腳底。

行石春路時如感到痛楚,便應馬上停止。

長者易跌 不宜進行

雷雄德指,長者行石春路比年輕一族風險更大,若長者不慎跌倒,後果可大可小,「年輕人跌倒也許只是擦損膝蓋,但長者跌倒則可導致骨折,甚或因跌倒令行動不便而導致肌肉流失。」他建議,長者可到公園的長者健身園地做伸展運動,以強化肌肉。

他指,適合長者的運動主要包括兩大原則,「肌肉活動愈多及風險愈低的運動愈好,例如踏健身單車有助增加血液循環,及耍太極能訓練平衡能力。」

雷指,外國的長者中心亦有教授長者走石春路,但與香港不同的是,外國是在專人指導下以循序漸進方式行石春路,「長者會先坐下,然後把腳放在一塊模擬石春路的毛氈上,但不會一下子整個人站立用重力壓下去,而且石春有不同設計,有疏有密,有的會較圓滑。」

適合長者的運動主要包括兩大原則:肌肉活動愈多及風險愈低的運動愈好。

【更多治療足底筋膜炎方法】

【延伸閱讀】足底筋膜炎痛如針刺 一個高爾夫球可減痛【有片】

【阻伸閱讀】常穿人字拖易致筋膜炎 物理治療師教3招紓緩疲勞

原文刊於《晴報》,標題經TOPick編輯修改,原題為:「亂行石春路 行到足底筋膜炎」

《晴報》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