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毒霧突襲11區超世衛指標 學者指港標準落後倡收緊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5/03 23:35

最後更新: 2018/05/03 23:35

分享:

分享:

本港今日(3日)11區的空氣監測站均錄得超過世衛終極指標的臭氧濃度。(陳國峰攝)

夏日早至,今日(3號)氣溫破紀錄外,可引發肺炎及哮喘的臭氧「毒霧」也來襲,11區的空氣監測站均錄得超過世衛終極指標的臭氧濃度。前天文台長林超英透過社媒示警,籲呼吸道敏感人士尤其是長者,不宜外出,但環保署空氣質素健康指數大部份時間維持在中級健康風險。

有學者指現時香港空氣質素標準落後,公眾健康保障不足,倡明年環保署更新空氣質素指標(AQO),臭氧濃度收緊至與世衛空氣指引標準一致。

空氣污染問題持續困擾本港,其中臭氧是活躍化合物,毒性高、化學性強,可引發呼吸系統性疾病,如肺炎、哮喘,並增加死亡率。臭氧毒霧去年濃度大升3成,創18年新高,環保署曾直言問題會隨氣候暖化更嚴重。

【延伸閱讀】臭氧襲港東區重災 林超英籲年長或呼吸道敏感者勿外出

維港兩岸今日灰濛濛,13區的空氣監測站有11區均錄得超過世衛終極指標,即逾100微克/立方米的高濃度臭氧,其中東區重災,塔門、東涌更逾150微克,沙田、將軍澳亦錄得145.1及143.4微克。

但按環保署公布,各區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介乎4至7,絕大部分時間只屬中度健康風險。

維港兩岸今日灰濛濛,13區的空氣監測站有11區均錄得超過世衛終極指標,即逾100微克/立方米的高濃度臭氧。陳國峰攝)

官方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是否未能反映真正的空氣污染程度?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子惠解釋,指數的原意是整體看4大污染物,每種污染物各佔比例,若有一種污染物濃度颷高,但其他污染物如二氧化氮或pm2.5不高,就可能拉低整體指數。

黃直言現時本港臭氧的指標過於寬鬆及落後,對公眾健康保障不足,希望至少收緊至世衛終極標準,即臭氧濃度由「世衞中期目標-1」的160微克,收緊至「世衞指引」的100微克。

但他坦言政府有困難,因臭氧是非直接排出的二次污染物,是經基本污染物再與光化學作用產生,也可由遠方吹來,故更難控制,

現時已常常超過現有的AQO,故(環保署)也不敢太進取,怕成績表常常見紅。

空氣污染問題持續困擾本港,其中臭氧是活躍化合物,毒性高、化學性強,可引發呼吸系統性疾病,如肺炎、哮喘,並增加死亡率。陳國峰攝)

環保團體健康空氣行動項目主任謝穎琳亦分析,昨日本港普偏吹東南風,除了東部情況較嚴重,西部的臭氧濃度亦不低,相信較大機會是本地污染物促成,認為需從源頭減少車輛排放空污物。謝期望明年本港更新的空氣質素指標可跟隨世衛終極標準,指政府應對空氣質素有負責任的態度,而非多次超標也不用負責任。

環保署回應稱,由於懸浮粒子和臭氧受到珠江三角洲區域污染的影響,未能在短時間內達到世衞指引的標準,故採用世衞指引的中期目標,這是符合世衞指引所建議的務實做法。環境局已在2016年5月開展檢討空氣質素指標的工作,目標是在今年內完成檢討,並向環境諮詢委員會提交檢討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