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學童求學之苦 Esther Chu:在香港要找適合學校很艱難

親子 18:48 2018/05/04

分享:

分享:

SEN學童想找適合的學校,對於家長來說是挑戰。

某天晚上,看到這個電視訪問雷頌德夫婦,節目中雷頌德坦率分享兒子的情況,原來他的孩子不太喜歡說話,起初還被醫生斷錯症,以為兒子有亞氏保加症,後來才知道是感統失調。

曾經看過關於他的訪問,報道中提及他出自名校,順理成章認為兒子也會步他後塵。入學面試前夕,他曾提點兒子要多些說話,最後還是考不到,亦有傳言指學校認為兒子是自閉,所以沒有被取錄。

那時,雷頌德才醒覺,整件面試事情是何等的荒謬!為何作為父親要讓兒子去承受這些被挑選的壓力呢?為何面試一定要多說話?兒子將來又不是要做PR?

他認為,香港慣常把教育責任推在家長身上,學校總喜歡挑選精英學生,如果遇到有問題的孩子,就會對家長說﹕「他不符合我們學校水準,你要找另外的辦法幫助他。」學校和老師才應該是教育的專家?為何會把責任推給家長?在外國,假若學生有問題,學校會跟家長說﹕「我們會盡力幫你教好孩子!」,香港卻沒有這種福氣!

他所說的每一句說話,我十萬分認同,亦感到切膚之痛,因為我有兩名非常可愛的SEN(Special Education Needs,簡稱SEN)兒子。

只要你是有特殊教育需要子女的父母,才會明白在香港為子女尋找適合學校的艱難,尤其是不能在經濟上負擔完善支援的家庭。

過往,我的兒子也有不被取錄的面試經歷,當中有些是非常實際的原因,例如沒有足夠支援的老師;亦有一些是因為香港的普遍價值,以學術成績量度一切,教師至學校的評级皆基於此。

現時全港有超過4.5萬名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中、小學生。平均每100個學生便有超過6人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自閉症、言語或聽覺障礙、以及肢體殘疾等,情況巳日漸普遍,如果學校沒有正視這個問題,將會出現更多社會問題。

我曾經認識幾個SEN孩子的家庭。其中這個男孩,和我兒子年紀相若,他住在屋邨,入讀傳統小學,母親是內地人,媽媽希望我能夠教她兒子功課。

其實他理解所有的功課,但因為他的小肌肉比較弱,反應也較其他孩子慢一點,只要多些時間及耐性,他便可以完成。

不過,學校和家長並不理解,老師沒有減免他的功課、母親經常和其他功課做得快的同學比較,常罵他「無用」、「蠢材」,如果當天我不能幫助他完成功課,他便會淚流滿面,因為知道回家之後,一定不好過。

亦有一些家長,不能坦然接受孩子的不同,過份催谷子女,沒有按着孩子的學習節奏,孩子變了過度耗損的摩打,最終破壞本身的功能,這也是今天很多年紀小小的學生需要接受心理輔導的原因。

在香港,尊重孩子本質是一場要堅持的硬仗。過去10年,我一直在打這場仗,本着信仰及良心去養育兩名兒子,他們不需因為要取悅學校而改變自己(諷刺地,這也是很多學校面試時告訴家長要注意的事情,結果卻與所說的不相符),亦不需要過度學習及補習去催谷進度,只要有適當的治療,找到自己的興趣便可以了。

他們雖然比其他人需要多一點點的幫助,我們在其他方面何嘗不是?這班孩子需要的,其實也是每個人心底裏的渴望,就是父母能夠無條件接受他們,相信他們在這個世界的價值,每一個人的生存都有意思的。

父母的威力強大,我們的每一句肯定說話,都能令孩子抬起頭來,相信自己的美好,尤其是SEN孩子。當他們充滿信心,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SEN孩子父母們,加油啊!

文章獲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授權轉載。

撰文 : Esther 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