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200萬港人精神健康超警戒線 15至24歲高危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5/06 17:31

最後更新: 2018/05/06 17:31

分享:

分享:

調查指逾200萬港人顯著受精神困擾。(曾耀輝攝)

港人精神健康瀕爆煲!調查發現超過3成受訪者的精神狀港超越健康警戒線,推算全港700多萬人口中,逾200萬人顯著受精神困擾。當中15至24歲的受訪者獲得的平均分數最高,醫生建議家人一旦發現青年人出現精神困擾,應盡早鼓勵他們求醫,否則或演變成為正式的精神病。

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去年進行「社區人士身心健康狀況調查」,量度2100名港人的健康狀況,分數愈高代表其心理受困擾程度愈高,而15分定為警戒線,顯示其心理及情緒健康狀況不太理想。至於港人的平均分為11.99,相比內地的7.83分及德國的9.7分,港人的精神健康顯著較差。另外,調查發現,高達34.5%的受訪者分數達15至36分,即超過3成受訪者超愈精神健康警戒線,推算本港逾200萬人顯著受精神困擾。

調查又指,15至24歲人士的平均分最高,達14.32分,但平均分隨年齡增加而下降,平均分最低是65歲以下的年齡組別,只有10.2分,反映年紀較小的市民,精神健康相對較差。

另外,分數與受訪者生活習慣有密切關係,受訪者如有有益身心的健康習慣,分數會較低,精神健康亦都較好,如每天與家人或親友保持良好溝通、每晚平均睡眠6小時以上及每天進食蔬果,都會令分數降低。與其他年齡層比較,15至24歲人士每天顯著地較少喝6杯水或以上、進食蔬果,同時每天顯著地較多吃甜食和吃宵夜。

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精神健康綜合服務協調主任盤鳳愛指,學業是壓力來源的其中一個元素,以中心1000名求助人士中,15至24歲群體求助者約佔10%。

她又指,普遍港人工作繁忙,壓力繁重,調查中僅有12.4%受訪者表示能夠享受生活,反映大部份港人難以享受生活。她認為,愈多有益身心健康的習慣,精神健康愈理想,故鼓勵市民多做運動、練習靜觀,即靜心呼吸或觀察身心、回想當天發生的好事及實踐日行一善等。

家庭醫生林思睿認為,本港青少年學習壓力向來處於高位,日常生活一面倒集中讀書學習,缺少運動及健康的飲食,生活模式非常不健康,所以本港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比周邊地區弱。他稱,不少青少年在考試前經常感到不適,多為肚痛、傷風感冒,甚至經常逃學,因此建議家庭或學校社工,應盡早介入幫助他們,否則或可能演變成正式的精神病。

麻小姐曾飽受精神困擾。(曾耀輝攝)

身心不健康,有機會引致嚴重的精神疾病如抑鬱症。現年48歲的麻小姐指,8年前因旅行途中眼睛受傷出現重影,加上往後的法律追討程序令她飽受精神困擾,長期失眠加上難以進食,體重一度下降至90磅,更曾出現自殺念頭,最後證實患上抑鬱症。

麻小姐坦言向精神科醫生求診及服藥後,令其病情得到紓緩,惟藥物的副作用非常大,令她不能集中精神工作。其後參加「自我復完計劃」後,透過繪畫、泰拳來紓緩情緒。她認為,抑鬱症患者極需要家人的支持及接納,藥物只能治標,長遠而言藉自我管理走出陰霾,才是最根本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