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趨普及 公院專科門診9月起可拍卡付款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5/07 18:04

最後更新: 2018/05/07 18:04

分享:

分享:

(經濟日報記者攝)

專科門診輪候時間長,但電子交易平台可使付款程序更快速。醫管局今日透露,公立醫院9月起將陸續於其自助收費亭新增手機支付及信用卡付款功能,病人可用來支付診金及藥費;長遠期望可整合醫管局各個應用程式。

醫管局去年約有1900萬次付款交易,以每次交易為1分鐘計算,已用去約36萬小時。現時,市民除了可親身付款,亦可透過八達通於專科門診的自助收費亭付款。

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鍾健禮表示,公院9月起陸續於其自助收費亭新增手機支付及以信用卡拍卡付款功能;病人此後於專科看症時可用有關方式支付診金及藥費。

他指,暫時未有計劃擴展服務至急症室付款,因急症室付款一般於登記處進行人手付款。

他稱,醫管局目前正與第三方支付公司討論有關做法,期望可引入第三方付款模式,比如二維碼,屆時病人只要一機在手,就可快速便捷為服務繳費。

他表示,大方向是整合醫管局旗下不同Apps,達致Apps一體化,讓病人一站式完成預約服務、付款等。他認為引入有關模式可防止醫藥費出現「海鮮價」,以致費用過於彈性。另外,病人亦不一定親身到場付款,而是可透過互聯網做到「無國界」付款,縮輪候付款時間。不過,有關模式就未有具體時間表。

鍾健禮引用數據表示,現時醫管局服務預約一半是於非辦公時間進行,證明病人對醫管局Apps「預約通」有需求。他指出,從前醫管局重視臨床管理系統,較忽略病人流程等界面。

他補充,有關做法仍需視乎私隱問題,因用戶資料有機會外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