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女性頭號殺手 醫生:切除乳房可用肚腩重塑乳房

健康資訊 15:40 2018/05/18

分享:

分享:

女士患乳癌被切除乳房後,可透過手術重建乳房。

乳癌是香港女性頭號癌症,如不幸患上乳癌而需切除乳房,如何協助患者重拾自信,香港乳癌基金會顧問醫生曾頤欣表示,患者在手術後可透過乳房重建手術,讓患者重拾自信。對於坊間流傳治療期間,患者不可以進食雞的迷思,曾醫生表示,只要均衡飲食,食得清淡就可以。

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7年公佈的數據顯示,乳癌由1993年起成為香港女性頭號癌症。在1993至2015年間,本港女性確診乳癌的個案增加三倍,由每年的1,152宗增至每年3,900宗,平均每天有10名女士確診。

香港患者確診年齡中位數為56歲,相比美國患者年齡中位數62歲、澳洲的60歲,香港患者相對年輕。另並非年紀小就不會患上乳癌,本港最年輕患者不足20歲。

乳癌切除乳房 肌皮瓣手術重建自信

曾醫生表示,假如若不幸確診乳癌,大部分病人會先接受手術治療,,手術可分為全乳切除及乳房保留手術, 而病人可否接受乳房保留手術,醫生要考慮好多因素,除了乳房及腫瘤位置、大小外,亦要考慮病人本身身體情況,可否接受術後電療等等。

乳房重建術大概可分為放置植入物(俗稱放水袋或矽袋)及肌皮瓣手術,重建的主要目的是恢復乳房對稱、輪廊和體積。重建的方法基於多個考慮因素而決定, 包括患者的整體健康、另一邊乳房的大小及形狀、可從腹部或後胸壁取得的身體組織量、在乳房切除手術後殘存的皮膚數量、患者的喜好(以個人身體組織或植入物重建)及乳癌的期數等。

要重建乳房,病人可進行肌皮瓣手術,患者要有肚腩,將肚腩組織移上乳房,即自體組織移植。

戴鋼線內衣和乳癌沒有關係

對於乳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否佩戴有鋼線內衣,曾醫生直言,戴鋼線胸圍和患乳癌兩者完全沒有關連,只是術後皮膚較脆弱,若內衣質料太硬,擔心會對傷口造成壓力,故應選用棉質、款式簡單,沒有蕾絲、扣在前面的內衣。坊間亦有很多術後內衣可供選擇。

曾醫生亦提醒,患者在化療期間會脫髮、腸胃不舒服,白血球數量下降,感染機會增加,建議患者在療程開始前, 預先選購喜愛的帽子或假髮, 避免與咳嗽及有感冒症狀的人士接觸, 亦需依循身體需要,多休息。

食雞、豆製品不會增加患乳癌機會

而在飲食上,有指雞農在飼養雞隻時會注入激素,當中雞翼更是激素「重災區」,故坊間流傳不能食雞和雞翼,但曾醫生說,

即使有激素,大部份亦會積聚在脂肪,故市民食用適量雞肉不會有問題,最重要均衡飲食及食得清淡,很多人說牛很毒、菜有農藥,不可能甚麼都不吃。

曾醫生稱,食雞和雞翼,不會增加患乳癌風險。(程志遠攝)

至於有人稱,黃豆含有植物雌激素,結構與人類雌激素相似,吃過多豆類製品,如豆腐、豆漿或納豆會誘發乳癌,曾醫生稱,事實卻不是如此,亞洲人尤其日本人,自年幼已開始進食豆類食物,有研究顯示日本人每天攝取黃豆份量,是美國人的10倍,而自幼進食高份量的比較低份量,乳癌風險減少25%。

她認為,一般豆類食物含有豐富纖維、植物油及蛋白質,多吃豆類及蔬果,少吃肉,其實這可能是減低乳癌風險的主要因素。

乳房大小、隆胸不會增加患乳癌

曾醫生亦稱,患乳癌風險與乳房大小無關。根據香港乳癌資料庫第四號報告,本港乳癌患者中約五成多人的胸圍在34吋以下,當中約六成以上的罩杯尺碼為A及B。

香港乳癌資料庫報告顯示,本港乳癌患者罹患乳癌的三大高危因素是缺乏運動(每周少於三小時),佔77.5%;從未餵哺母乳,佔65.9%;排第三位為超重/肥胖(BMI身體質量指數大於或等於23),佔38.6%。再其次為沒有生育/35歲後首次生育,佔26.2%;飲食含豐富肉類/乳類製品,佔14.8%;有乳癌家族病史佔14.5%。

【更多乳癌報道】

【延伸閱讀】患上乳癌失去當父母的權利 好丈夫日畫一張圖支持太太走過抗癌路

【延伸閱讀】乳房有硬塊不等於患上乳癌 醫生:或乳腺增生作怪

【延伸閱讀】插畫家Gin抗癌失去一邊乳房 真正喜歡我的人才是我想找的人

【延伸閱讀】塑化劑的危害 乳癌基金會主席:長期接觸患乳癌機率高9成